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无答案)1/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学习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二、重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唐朝时期最繁华的,也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收到各族的拥戴,被称为3.太宗时,把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友好4.唐朝被称为诗仙的是,被称为诗圣的是【导入新课】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为什么在其他国家有“唐人街”?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自主学习】1.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2.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定东渡日本.在754年第次东渡成功。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文学等技术知识,对中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日本的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3.是唐朝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毅然西行前往。他曾在佛学的最高学府游学,著有一书。【合作探究】1、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体现了唐代密切、友好的中外交往关系,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2、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先后有70多个国家和唐有往来和交流,你知道原因吗?唐代中外交流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当堂检测】1、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2.下列国家在制度、文字、习俗等方面受唐文化影响最大的是A.日本B.新罗C.泰国D.安息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苦”这是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他是A.戒贤B.鉴真C.玄奘D.阿倍仲麻吕4.《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无答案)2/35.《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长篇神魔小说,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不过,历史上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护送唐僧。但是,“唐僧”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唐僧的人物原型是A.法显B.鉴真C.戒贤D.玄奘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8、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9.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10.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云集长安,唐帝国自身也博大的胸怀,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下面能体现中外文化互相交流的是A.①唐蕃和亲B.②鉴真东渡C.③玄奘西行D.④遣唐使来华【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请回答:(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无答案)3/3(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3)“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艺”的影响?【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