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机会与成本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无限的需求之中,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的选择也是如此,如何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精力,投入到浩瀚的人生之中,以获得最大的人生成就.如果将经济选择抽象化了,概念化了,升华了也就是选择的学问了2.机会成本的定义答: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简单地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机会成本是决策成本,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成本,是指从事某项决策活动而放弃或牺牲的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主要应用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比如投资者仅有一份资金,投资股票时必须放弃国债与基金。假如国债投资收益为1万元,基金投资收益为2万元,而股票投资收益为3万元,则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是2万元,国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为3万元,基金投资的机会成本也是3万元。这机会成本并不牵涉实际金钱交易,所以也可成为隐含成本。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机会成本答。经济学上,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举例来说,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第1页共16页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10万元的其他商品。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1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未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它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它获利更大的机会。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盈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是盈利了。那么如何理解上述这种现象呢。我们设想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投入热狗工作p所得的收益仍然是22000美元,而(以相同的劳动)投入某种工作q所得的收益也是45000美元。那么按照人们所理解的机会成本概念,他们投入工作p的机会成本是工作q的收益即45000美元,同样,投入工作q的机会成本是工作p的收益即22000美元。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但是实际上,由于任何一个单位的投资(无论是劳动投资还是资金投资)都具有专注性,因此不能设想投资获得二注收入(所谓“二注”即是指同时分为2个或多个方面的注入,如1个单位投资额分为2个注入方面,这是不可能的。1个单位的投资额只能在同一时间专注于某个行业的某一点上,这即是“投资专注”性)。通俗地说,1笔投资不能同时被假设为获得2笔(或2笔以上)投资的收益。所以在计算机会成本时我们不能用1笔投资的二注收入来叠加,也不能用它的二注成本耗费来叠加。比如我们不能算他们在从事热狗工作的过程中又再想同时获得工作q的收益,以致如果不能获得这个收益就认为产生了机会成本。如果他们真能获得这样的二注收益,那么他们应第2页共16页该获得22000+45000美元的二注收入,而不单止22000或45000美元。但以上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似乎具有这种投资与收益的二注性,因为它想在获得当前的工作p之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