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道铺设一、管槽开挖1.管槽开挖以直线为宜,槽底开挖宽度为DN+0.30m。遇到管道在地下连接时,应适当增加接口处槽底宽度,管道槽底宽度不宜小于DN+0.50m,以方便安装对接为宜。2.管道埋设时最小管顶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应小于0.80m。②埋设在人行道下时,不应小于0.60m。3.当横穿车行道达不到设计深度时,应采取敷设钢制套管的措施进行保护。4.管槽必须转弯时,转弯角度不宜过大,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PE管道允许弯曲半径R(mm)D≤5030D;50D≤16050D;160D≤25075D;D>250100D。5.人工开挖管槽时,要求沟槽底部平整、密实,无尖锐物体。沟底可以有起伏但必须平滑地支撑管材,若有超挖时,必须回填夯实。二、管道连接PE给水管道连接有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热熔连接又分热熔承插连接和热熔对接连接,电熔连接分为电熔承插连接和电熔鞍型连接。我们采用热熔对接连接方式施工。三、安装施工1.安装前检验管槽是否达到安装要求,然后查看管道外观有无明显凹陷、裂痕、擦伤、划伤,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更换。2.在管道弯头、三通、渐缩接头、消防栓等处均用C20砼设置混凝土支礅,法兰阀门用砖砌支礅加固。3.PE给水管与金属管道、阀门、消防栓连接时,必须采用钢塑过渡接头或专门的法兰连接。4.在管路隆起部位或上坡地段均应设置排气阀,以减小气、水混压对管道的冲击。管道与排气阀的比例设计为1:8。5.由于PE管材本身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伸缩性,所有管道安装均未考虑伸缩节的安装。四、回填夯实管道安装敷设完毕,待隐蔽工程验收后,应立即回填,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止槽内积水造成管道漂浮,如有积水,应想办法排尽。2.对石方、土石混合地段的管槽回填时,应先装运粘土或砂土回填至管顶200-300mm,夯实后再回填其它杂土。3.回填必须从管两侧同时回填,回填一层夯实一层。4.管道试压前,一般情况下回填土不宜少于500mm。5.管道试压后的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道敷设后不宜长时间处于空管状态。管道安装敷设完毕,待隐蔽工程验收后,应立即回填。回填必须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回填一层夯实一层。管道试压前,一般情况下回填不宜少于500MM,管道试压后的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道敷设后不宜长时间处于空管状态。PE给水管道系列1、管道敷设1)沟槽开挖与基础①一般稳固的土壤管道沟槽断面形式有直壁、放坡以及直壁与放坡相结合等形式,管沟断面形式确定应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施工设备、土质条件、沟槽深度气象条件和施工季节等因素综合确定。沟槽放坡按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执行。②槽底最小宽度应根据土质条件、沟槽断面形式及深度确定,可采用下表的规定。沟槽槽底最小宽度①(mm)③管道沟槽应按设计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挖,人工开挖且地下无水时,沟底预留值宜为0.05-0.10m;机械开挖或有地下水时,沟底预留值不应小于0.15m。预留部分在管道敷设前应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④管道基础或垫层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必须敷设在原状土地基上,局部超挖部分应回填夯实。当沟底无地下水时,超挖在0.15m以内,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密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实度;超挖在0.15m以上时,可用石灰土或砂填层处理,其密实度不应低于95%。当沟底有地下水或沟底土层含水量较大时,可用天然砂回填。沟底遇有废旧构筑物、硬石、木头、垃圾等杂物时,必须在清除后铺一层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土或素土,且平整夯实。管道附件或阀门,管道支墩位置应垫碎石,夯实后按设计要求设混凝土找平层或垫层。对软弱管基及特殊性腐蚀土壤,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对岩石基础,应铺垫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层。2)管道敷设与回填①管道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分段施工,管材应沿管线敷设方向排列在沟槽边;采用非锁紧型承插式连接的管道,承口应向同一方向排列。对连接安装间隔时间较长及每次工程收工,管口部位应进行封闭保护。②电熔、热熔连接管道应分段在槽边进行连接后,以弹性敷管法移入沟槽非锁紧型承插式连接管道宜在沟槽内连接。③管道移入沟槽时,不得损伤管材,表面不得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