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电位的相关概念细胞的膜电位:细胞质膜两侧离子种类和浓度的不同,形成了膜两侧的电位差,各种离子所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称为膜电位。静息电位:即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是由质膜上相对稳定的离子跨膜运输或离子流形成的。一般质膜内为负值(pH较高),质膜外为正值(pH较低)。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极化状态,是细胞膜电位的常态。动作电位: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发生离子的快速跨膜运动,由此引起快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超极化:如果动作电位的发生使膜电位趋向增大的方向,甚至使膜电位超过原来的静息电位,这种情况称为质膜的超极化。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时,细胞整体生理活动活跃。往往与ATP合成有关。叶肉细胞于暗中膜电位为-60~-100mV,光下为-160mV,最高可达-200mV。去极化:动作电位的发生使膜电位趋向减小的方向,甚至使膜电位消失的过程,称为膜的去极化。反极化:去极化过程继续发生,可能形成内正外负的瞬间存在的动作电位,该过程称为质膜的反极化过程。很多时候,膜电位差主要是由H+浓度差造成,这时候,膜电位差就被称为H+电化学势差,写作Δ-μH+。这个差实际还包括pH差。Δ-μH+可以跨细胞质膜存在,也可以跨其他内膜存在,如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等等。有很大的作用,广泛用于细胞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