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初级中学梁科科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3.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3.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学习方法:1.朗读理解2.小组合作3.发挥想象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积累古诗(欣赏一组与“月”有关的图片,展示积累的古诗词)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900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再一次走近苏轼,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三、熟悉背景,介绍作者四、听读课文、揣摩情感(注意: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1、听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请大家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想想当时的画面。(屏幕出示诵读诗词的要求)3、生齐读课文五、初通文意,走近中秋月(小组讨论,解释下列黑体字)1.兼怀子由2.把酒问青天3.不胜寒4.何似在人间5.转朱阁6.低绮户7.何事长向别时圆8.千里共婵娟六、再现画面,语绘中秋月(仿照示例,用自己的语言细腻、形象地描绘)示例:通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我仿佛看见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格,柔情地凝视着夜不能眠的诗人。(挑生回答,生生互评)七、体味情感,探访中秋月(抓住重点词语,赏析词句,体味情感)1、小组讨论,挑生回答2、探究作者的心理历程八、拓展延伸,与作者对话(培养学生的书写和语言组织能力)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九、把握意境,改写词文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男同学上阙,女同学下阙,把这首词改写成散文,看谁把握意境更准确,谁的文笔最优美?十、教师总结,结束授课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