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来源广,资料丰富且时效性高的特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如现在使用新课程的地区,教材编写得都比较简单。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只能靠教师去讲。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收集资料时要精不要一味地为了全而滥,这样以避免学生只注意资料本身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探讨。第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力,将所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细小化。按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铺展开来,如讲述一部故事,娓娓道来。当然,教师不能简单将这些问题都交由学生讨论完成。而自己只成了一个陪衬与旁观者。教师要成为这个故事的引领者。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才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态度。第三,为了能体现传统教学中教师黑板板书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的衔接处,应将前后知识一并展示出来,避免将教学内容孤立化。如在幻灯片的处理上,当展示下一知识内容时,应将前面的知识体系一并展示出来。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还应当对整堂课的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小结展示出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四,避免以现代信息技术替代教材,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注重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而将教材搁置一边。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习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逐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