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区试验段施工监理总结一、施工过程概述根据首件工程认可制的要求,经过工作组及总监办同意,250省道连接线项目部选择水泥石灰土试验段段落为K5+650~K5+850作为87区首件工程进行施工。土的标准击实试验、EDTA滴定标准曲线、水泥原材、石灰原材等经监理组实验室、中心试验室验收同意后,该87区试验段于2011年3月15日开挖完槽底,至2011年3月24日成型。二、水泥石灰土首件施工的目的1、确定土方路基松铺厚度。2、确定机械组合及工作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3、验证技术交底确定的施工工艺,并完善施工工艺。三、水泥石灰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一)、施工准备1、首先检查槽底开挖宽度、高程等。由于槽底含水量过高,现场开挖出本层土方,然后按照87区底宽度打格上土。测量监理对施工单位测量工作进行复核,并要求实际施工宽度大于设计宽度30cm以上,以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同时坡脚外开挖边沟,边沟开挖不低于30cm宽50cm深,且要求边沟深度深于87区底标高。2、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人已进场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型号、数量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包括机械设备的完好程度。(二)、原材料质量控制1、施工前完成取土场的各项标准试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路基填筑。料场石灰质量必须满足合格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指标,石灰必须在使用前充分消解,已消解的石灰含水量控制在35%左右为宜,尽量缩短存放时间,使用前必须检验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规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标准路面以下深度上路床(0~30cm)下路床(30~80cm)上路堤(80~150cm)下路堤(>150cm)零填及路堑(0~30cm)填料最小强度(CBR%)85438填料最大粒径(mm)10101515102、主要检测项目为:①液限、塑限、塑性指数;②含水量试验;③土的标准击实试验;④土的强度试验(CBR)值;⑤EDTA滴定标准线及灰剂量衰减曲线,试验剂量石灰需采用三级石灰;⑥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小于6小时,实际检测数据为初凝185min,终凝230min。(三)、摊铺素土根据以往经验确定松铺厚度,松铺厚度暂按照16cm,每侧填土宽度应宽出填层设计宽度30cm超宽碾压。检查松铺厚度挖坑丈量或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宽度用尺丈量。(四)、掺灰拌和素土稳压后,打格上灰。机械初平后辅以人工整平。布灰完毕后,从铺好的混合料上的一侧边缘,沿边缘线开始拌和,按螺旋形的路线,依次拌和至中心,跟踪检查边部和拌和深度是否达到要求,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cm。如不满足要求,再进行拌和一遍。严禁在底部留有素土夹层,也应防止过多破坏下层表面,以免影响混合料的剂量及底部的压实。混合料拌和完毕后必须对外观进行检查,以做到有效的事前控制。拌和完成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且水分合适均匀。拌和完成后要抽检灰剂量,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否则应重新加灰拌和至满足要求为止。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组抽检,检查频率为每车道每50m1处,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处理。(检测结果附后)。(五)、初平混合料检测合格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找平方法采用平地机整平,仔细检查边线,中线、宽度、标高等,当其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细平。(六)、掺水泥拌和拌和前应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和均匀性,要求必须采用网格布水泥,机械初平后辅以人工整平。按照2%的水泥比例,袋装水泥每袋50kg,计算掺配面积即按照横向5m一格均匀分布7袋水泥,布灰完毕后,从铺好的混合料上的一侧边缘,沿边缘线开始拌和,按螺旋形的路线,依次拌和至中心,跟踪检查边部和拌和深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在底部留有夹层,也应防止过多破坏下层表面,以免影响混合料的剂量及底部的压实。(七)、整平混合料拌和完毕后,采用平地机整平,仔细检查边线,中线、宽度、标高等,当其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细平,设置2%的横坡以利排水。在整平过程中,刮平应“宁高勿低”,严禁“薄层贴补”。检查中线偏位、平整度、横坡度。(八)、碾压整型后,当混合料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18J振动压路机不可开震,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