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科研工作参考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开展观,以促进教师专业开展,创立学习型组织为主旨,以县、市教育局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总目的为导向,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主题,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征询题为立足点,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整合教学实践、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效能,让全体教师在个人反思中提升,在同伴互助中开展,在专业引领中完善自我,踏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稳步推进学校课改工作。进一步标准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开展。二、目的任务1、加强校本研究,拓宽校本范围,使校本教研多样化、科学化,在原有双语特色的朝读课程资源校本教材已经获得丰富成果的根底上,进展校本教材的后期开发,大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建校园文化气氛,构建书香校园。2、配合校本课程,加强课题研究,以荆州市教育科学院"十一五"研究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研究重点,力争获得明显成果,并尽早规划、尽早落实研究队伍,将我校打造为荆州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3、树立精品认识。全力打造教科研精品论文、精品课堂、精品活动。4、引导全校教师结实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大力开展学校群众性教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5、建立一支教学理念新、科研认识浓、业务才能强、现代教育技术过硬、整体素养优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6、充分发挥课题组和教研组职能,配合教导室做好集体备课方式改革,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构成浓重的科研气氛,逐步完善教育科研网络。7、加快我校课堂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做好网站的宣传和维护工作以及校园无线网络的构建。8、积极开展教育信息交流和征询活动,力争有经历论文、实验报告等在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奖。主要工作及设想:1、完善教科研网络,营建群体科研气氛。本学期我们课题研究的着力点是在先前课题研究的根底上,进一步构建我校的科研课题体系,紧扣我校的主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并通过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让大部分教师参与科研,确定本人在科研中的适当位置。把深化课题研究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打破口。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构成以教导处、教科室为主导,教研组为中介和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有目的、有计划的、有重点地开展全校教科研工作,发挥教研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创新。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四个强化":①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课堂,因而课题实验教师要成为科研的主体,每一个课堂都能成为研究的基地。逐步构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②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一方面以课题组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以此拓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另一方面要优化课题组治理的操作层面、运转机制、评价机制等,充分发挥课题组在教学改革研究中的主体作用,弘扬主动精神和制造精神。充分利用好科研网络资源。③强化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的有机统一。本学期课题组的活动要系列化,要求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时课题组教师必听课,听课之后必评课,要求出台的每一节展示课必须是课题研究中征询题及其处理方法的展现。④强化根底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开展"课题组成员中有语文、数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科间要互相渗透,协同作战。2、提高教师的业务才能,加快教科研骨干的培训步伐。为了教师能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加以促进,同时为了培养教师的科研认识。要求课题组的教师积极参加"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参与一个子课题研究,编写一份研究课教案,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科研专题论文(或总结)。12以我校主课题为导向,以子课题为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规定每月二次的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力求做到主题明确、方式多样、方法灵敏,在实践的根底上研讨,以研讨促教学。以主课题的研究带动支课题的研究,以骨干教师带动群体教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