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美术101班何国臣教具准备课件立方体直尺教学过程写入课题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课题是,立方体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一.导入主题师: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感觉没有立体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观察几张图片再说吧。(幻灯片)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透视现象:(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近高远低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师:通过对以上几张图片的认真观察与分析,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物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师:对!像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属于透视现象。(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方法。)并指出: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是因为画面中没有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绘画。二:透视的几个基本术语和概念师:在讲解透视知识之前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透视中的基本术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人眼平视时,眼睛的高度等于视平线的高度,视平线就是地平线,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视平线是随作画者的眼睛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仰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的上方,人俯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下方。3.消失点——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又叫灭点。4.主点——在视平线上正对视点的一点,又叫心点。5.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并找出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加以描述。(回到上方图片)接着让更多的学生分析图片中绘画者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三:透视图的分类:(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展开分析:平行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心点。成角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四.探究与表现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2.平行透视;把立方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出示石膏体)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并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教师小结: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3.成角透视;立方体的一角对着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教师小结: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出示立方几何体后画出平行透视图并讲解步骤。现在结合我们刚刚所看的图片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概念来示范作图步骤。五: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接下来呢根据我们刚刚看的图片和作画步骤可以的出一些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心点。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