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语拨心弦-----德育生活化案例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付建林在每天的教育日程里,都安排着一节短短的晨会课。晨会的内容总是平凡而又琐碎的,甚至每天里就像例行公事一样,一到晨会课,我总是反反复复、絮絮叨叨地训训这个,说说那个,给这个敲敲警钟,给那个上上发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的晨会内容我已渐渐淡忘了,唯有一次却在我的心海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牵引着我,教育着我。每每想起它,兴奋与思考,总是在心中萦绕。那是周一的早上,我跟往常一样,等孩子们参加完升旗仪式进入教室坐好后,正准备上晨会课。这时,教室门被人推开,全班同学连同我的目光一齐投向门口:一头银发的小媛的奶奶,她左手拿着红领巾和作业本,右手拿着一把伞。也许是由于年纪大,再加上爬到三楼的缘故,这位老奶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她站在门口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孙女。她告诉我:今天早上忘了给小媛整理书包了。送完小媛回家后,她发现小媛的作业本没带,想起周一要升旗,小媛忘了戴红领巾了,才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出门了,发现天气变了,又回家取了一把伞,一同送过来。她把东西交给我,又大声的叮嘱小媛:“中午过马路要小心”。说完,又迈着蹒跚的脚步,颤颤巍巍地离开了。望着老奶奶离开的背影,我不禁为奶奶的细心感动。看得出,平时都是奶奶在照顾小媛;更看得出,小媛在奶奶心目中有多重要。重新站在讲台上,我发现班上的孩子趁我和小媛的奶奶说话之际,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什么。我发现小媛也不例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我走近她,把物品重重地放在她的座位上,看着她若无其事的样子,我狠狠地抛下一句话:“马大哈,丢三落四的”。同学们马上哄笑起来,小媛的脸憋得红红的,深深地低了头。我美滋滋地觉得是我的那句话起了作用,我正准备再说几句,忽然发现小媛的眼圈红红的,我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看着小媛一脸的无辜,我不禁为自己的言行汗颜。1我静默了片刻,教室里也顿时变得安静了许多。于是,我问孩子们:“刚才小媛的奶奶为她送东西的这一幕,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回答。小丹说:“我感受到了奶奶对小媛的关爱与牵挂,奶奶那么大年纪了,还起你跑来给自己的孙子送东西,我很感动。”说得多好啊!我发现此时的小媛正慢慢地抬起头来,眼中除了泪花,更有一份幸福与自豪。我趁机叫起了她:“小媛,你来说两句”。她几乎是哭着说:“奶奶一直很爱我,可我今天才发现。我以后要改掉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毛病,不让奶奶为我操心了”。从小媛的话语中,我听出了她的愧疚,更相信她以后一定会改掉自己的缺点。很难想象,如果我刚才还用简单的批评训斥的方法,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将会使一颗幼小的心灵受到多大的伤害。我应该庆幸:如果不是我临时改变我的说法和做法,如果我依然严词厉句,也许过不了多久,她还会丢三落四,更感受不到奶奶的辛苦。我接着问:“那其他小朋友呢?你们想起亲人的关爱了吗?好好想一想”。慢慢地,一个、两个、三个……大多数小朋友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有的说:“我妈妈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天下雨,她准会在校门口等我,所以下雨天我从不担心。”有的说:“爸爸很喜欢看电视,但只要我在家写作业,他就不会打开电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孩子们渐渐举起的小手中,从孩子们渐渐变得哽咽的话语中,从孩子们渐渐变得肃然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深处正在涌动着某种情感。做为一名教师,能够走近学生的心扉,能够与自己的学生心灵相吻,我的内心格外的不平静。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教育的本质是对心灵的唤醒。我此时能做的就是以真诚的心灵、温情的语言点亮孩子们心头的明灯,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尽情地流淌。我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每天沐浴在亲人浓浓的关爱中,生活在亲人精心的呵护下,亲人对我们的爱就像空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那你们可曾想过,为了这份沉甸甸的爱意,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应该改变些什么呢?请你们把此时此刻想到的、想说的写下来。”教室里顿时变2得安静了,不时还能听到低低的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