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探索【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文化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获取知识文化信息的途径也在不断的增加,作为文化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图书馆,其地位也愈加重要。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要想得到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满足人们获取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信息的需要,因此,也必须对现有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知识文化信息渴求,对获取知识文化信息的途径、方法多样化需求,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层次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相关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对现有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完善,持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一、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服务质量主要指的是顾客对实际获得服务以及顾客对于服务期望之间的差距性,它是一种客观的范畴,主要是取决于顾客对于服务的预期质量以及实际体验之间的对比值。只有在顾客的体验质量达到或者超过了预期质量的基础上,顾客才会满意,才算获得良好的服务。学校图书馆的客户就是师生。学校图书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对自身的服务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达到师生的预期,借此来提升师生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促进图书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图书馆管理质量是影响其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只有在良好管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调动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满足多种层次与不同兴趣爱好的师生的服务预期。图书馆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信息的集散地,更是国家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对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地提升第1页共5页和人民生活的美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信息时代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在满足师生多样化服务需求的过程中促进图书馆的持续与稳定发展。1.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现阶段还存在完善度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缺口过大、馆藏文献陈旧、内容过多等问题;这样就难以为相关的科研学术研究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撑。此外,很多图书馆还存在电子馆藏欠缺严重的问题,在编目整合过程中也有着比较多的问题。虽然说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已经开始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并建立了自身的独立网络数据库,购买了大量的电子馆藏资源,但是这些异构数据无不存在界面整合不合理、资源登陆重复、检索效率过于低下等问题,导致了馆藏数据库难以很好的满足师生的资源查询需求,也难以获得良好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效果。2.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目前,国内的很多图书馆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除了CALS成员馆内存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之外,其余的很多图书馆都没有进行属于自身的馆际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工作,也就导致了数字化图书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借互换机制。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封闭、相互独立的状态,并且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合力,导致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效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3.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如今,很多图书馆还存在服务能力较低以及创新服务机制欠缺等诸多问题,难以充分满足师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可以说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除了贯穿图书馆发展主线之外,还需要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进行充分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图书馆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依旧有很多图书馆在自身管理过程中对于网上信息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应用,并无法为师生提供诸如信息推送和全天候全方位图书检索、信息查询、阅读和下载等特色信息服务。我国除了一些重点高校能够实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