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育种学试题一、填空题1.茶树品种的属性包括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2.茶树品种的类别包括有性系品种、无性系品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3.茶树育种的主要目标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不同的发芽期、抗性强。4.茶树育种的途径包括常规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5.茶树是二倍体植物(2n=30=2x);体细胞竺条,性细胞15条。6.茶树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姿分开张、半开张和直立三种;叶形根据叶长和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叶片叶尖分急尖、渐尖、钝尖、圆尖等;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7.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5个种;并进一步将茶种分为茶、普洱茶和白毛茶3个变种。8.茶树种质资源,根据来源可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4类;根据亲缘关系可分为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和三级基因库。9.种质资源按保存的地理区域可分为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按保存的方式可分为种植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分为:直接利用、间接利用、潜在利用。10.种质信息分类为: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11.限制茶树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水分、温度、光照和土壤酸碱度等。12.引种驯化包括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13.转基因评价依据为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14.品种推广的方式:原种繁殖基地、良种繁殖场和生产茶场。15.品种的混杂与退化主要是因为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基因突变、不合理的选择与不适当的材料繁殖、不适宜的栽培条件。16.茶树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扦插、压条和嫁接。17.茶树育种学基本内容包括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18.我国的四大茶区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19.杂交按亲本亲缘关系远近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按杂交性质分类分为: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还可以分为人工杂交和自然杂交。20.限制茶树引种驯化的因子有温度、降水、土壤PH、光照二、判断题1.野生茶树没有品种,只有当人类将野生茶树引入栽培,通过长期的驯化和选择,才能穿凿出生产上栽培的品种。(V)2.种子保存是目前保存茶树种质资源的最主要方式。(X)种植保存3.人工选择可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两种。(V)4.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V)5.闽北乌龙茶“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V)三、单选题四、名词解释1.*茶树品种:是经人工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2.地方品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3.茶树育种学:是研究选育茶树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4.*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5.*良种:是优良品种的简称。是指在适宜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6.引种驯化(引种):是指将茶树从现有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7.选择育种:是从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8.系统育种:如果采用个体选择法,所育成的品种,是由自然变异的一个个体发展成一个系统而来的育种方式。9.混合选择育种:从自然变异中用混合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新品种。10•品系(Strain):是起源于同一单株或同类植株,遗传性状相对一致,已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尚未进行区域试验或未经审定的作为育种材料的一群同类个体。11.茶树有性杂交育种:是以基因型不同的配子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种,通过对后代杂种比较、鉴定、选择、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12.诱变育种: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生物产生遗传性的变异。13•杂种优势(Heterosis):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14•显性假说(dominancehypothesis):基本论点是杂种F1集中了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