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概述(一)概述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二)致病原因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临床表现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辅助检查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四)治疗原则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早期用药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一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量,将甲泼尼龙溶于100ml的%NaCL中一用%NaCL500ml维持45分钟一23小时的维持量为的剂量,将甲泼尼龙溶于2500ml的%NaCL中]共持续24小时(2)护理要点:1)12岁以下儿童慎用。患有结核、艾滋病或严重糖尿病、有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甲泼尼龙的不良反应:MPS属类固醇类激素可发生免疫抑制继发感染、应激性溃疡、延缓伤口愈合等不良反应,还有发生急性应激性溃疡、便血、呕血的危险。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如果发现有血变、呕血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早期给予治疗。2.神经节苷脂GLS(代表药物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位于细胞膜上含糖脂的唾液酸,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细胞膜,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是神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发生、成长、分化过程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对于损伤后神经修复液非常重要,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恢复神经支配功能;改善神经传导、促进脑电活动及其他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恢复;保护细胞膜、促进细胞膜各种酶活性恢复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稳定膜的结构与功能,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3.神经营养因子(NTFs)实验证明,NTFs能够促进和维持神经元生长、生存和分化,是神经元发育存在和执行功能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手术许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减压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解除脊髓压迫和(或)通过体内固定维持脊柱稳定性。早期脊髓内外减压术、结合牵引、过深整复骨折脱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脊柱等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较理想的方法。早期康复康复治疗是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