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1、项目基本情况本次规划的范围:市域地区:包括远郊卫星城、重要中心镇及风景名胜旅游区;面积为1680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市区,包括城市中心地区及边缘集团地区;面积为1040平方公里(规划调整后约1090平方公里。规划年限: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景目标年为2050年;远期年限考虑20-25年;由于缺少对应期限城市总体规划有关数据的支持。因此,本次优化调整未明确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的年限。研究范围:北京行政辖区及周边地区。北京地铁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起,做过多次地铁线网规划的方案调整。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在1992年总体规划基础上,于2000年进行局部调整后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未能对线网的规模做严格的论证,对线网的布局方案也未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评价,加上北京的城市总体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的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北京市政府决定重新修订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按照委托方的要求,项目的研究进程分初始报告(2001.8-9、中间报告(2001.9-2002.1、最终报告(2002.1-5三个阶段进行。2、规划主要内容第一阶段:对于研究范围、内容、深度、方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手段等,在技术建议书基础上深化各项内容的工作大纲北京城市发展的审视既有轨道线网规划和建设的审视对本次规划面临挑战的认识第二阶段:相关专题研究(运营、市郊铁路、技术经济政策、既有网络评价等轨道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策略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远景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方案第三阶段: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的深化近期轨道交通实施方案和建议成果制作3、主要成果根据《计划任务书》、《技术指南》的要求,项目终期报告分为三篇:前提篇、方案篇、深化篇及技术图纸、前提研究篇—汇集各相关部门与专家的意见的同时,对北京城市发展前景分析;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前景分析;既有国铁利用分析;既有轨道网络分析;交通走廊分析;规模论证。方案设计篇——包括轨道网络构架;初始方案与客流分析;初始方案评价;推荐的远景和近期方案和利于交通改善的建设时序,以及运行和工程可行性分析;建设的必要和可能性分析等。深化技术篇——包括系统选型;线路敷设方式;运营管理;换乘枢纽分析;的设计等问题、车场基地规划、联络线分布;环境保护;投融资模式;北京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和建议。4、技术路线结合《技术指南》的要求,《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时间,在甲方提供的资料信息、交通模型的条件下,本次规划考虑按如下技术路线进行:(1以轨道与城市发展策略、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结合为出发点,综合分析城市发展机遇、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土地开发市场化、城市交通现状与发展、城市交通运营模式变化、市郊铁路问题和既有线路的情况、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对原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的冲击和发展的影响,重新确定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2在对前提性问题有所把握的基础上,按照轨道交通总体规划的目标,选择与北京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轨道交通模式。以公交导向土地发展(TOD引导城市结构和城市布局的形成、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围疏散为目标,促进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和重点地区的建设。(3将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大北京都市地区形成和引导合理城市形态结合起来,寻找城市固有的和潜在的客运交通走廊,使城市客运交通走廊的布局与城市发展战略协调一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4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基础,将城市地铁、轻轨交通和市郊铁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统一规划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和重要衔接点,形成网络稳定的基本构架。为形成便捷、高效、环保而安全的城市交通网络打下基础。(5为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效益,配合研究与之相结合的土地开发策略和城市交通政策、需求管理策略,研究轨道交通与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策略,并提出建议。(6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趋势、经验、特点、问题,选择和建议适应北京城市轨道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制式和运营方式。(7近期规划,要综合考虑利于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问题、奥运会交通组织和城市发展的引导问题。充分考虑与目前已经形成的线路和近期将要建设的线路的整合,结合城市渐进的发展策略提出城市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