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沙质土、黏土和壤土的主要成分和特点。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土壤的基本特点。2.能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特点。科学态度:1.对探究土壤有一定的兴趣,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2.对土壤的研究有探究兴趣,并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3.在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和分享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土壤资源对植物生长、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2.渗透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土壤的性质和农作物的生长建立联系。【教学重难点】1.知道沙质土、黏土和壤土的主要成分和特点。2.能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特点。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4.认识土壤资源对植物生长、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5.渗透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土壤的性质和农作物的生长建立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壤土、沙质土和黏质土样本,烧杯,水,塑料板,隔层杯,搅拌棒,塑料水槽,毛巾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及预设学生生成)设计意图2/7一、提出和聚焦问题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3/7(3分钟)图片展示出“我国西北高原上的黄色土壤、东北的黑土地、我国南方水稻生长的土壤等。”教师介绍我国一些不同地域的土壤环境。二、提出问题,交流思考教师与学生父流,引导学生回忆与思考关于土壤的一些发现。1.提问:“在我们的周围或是外出旅游时,我们有没有留意土壤的不同?你都看见过哪些不同的土壤?”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不同的土壤比如黄色的土、红色的土或是沙土地等2.提问:“这些土壤上都生长着哪些植物?为什么有的植物生长在这种土壤上?”学生思考与回答三、聚焦问题,引出课题聚焦:“不同的土壤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起研究与比较下这些不同的土壤”通过不同地方的土壤资料,激发学生对土壤研究的学习兴趣。在提问与交流中不断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不同特点,促进学生思考。二、实验观察借助感官观察研究不同土壤的基本特点(15分钟)一、出示样本,布置探究任务1.教师出示“壤土、沙质土和黏质土”样本,提出探究任务一:“我们首先借助感官观察这些土壤样本”2.提问:“我们借助感官可以观察土壤的哪些特征?”教师提示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与内容,比如用鼻子闻一闻,观察它们的气味有什么不同。或是用手摸或捏土壤的颗粒,发现它们颗粒中有没有沙石等。学生思考,提出观察土壤的颜色、气味、颗粒等特征。二、实验探究活动1通过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感官观察的方法,敢于思考、全面思考、深入思考。4/71.领取实验用品和学习卡片1学习卡片1通过教师细致的指导,保障学生实验方法得当、实验安全、卫生、有序。颜色气味颗粒干湿其他土壤1土壤2土壤32.提示卫生和实验安全教师提醒学生:(1)一边观察一边记录;(2)注意实验卫生,不能尝土壤;(3)实验完成后,把手洗干净。3.学生观察土壤样本,记录观察结果。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实验。4.检查各小组的实验完成情况一、实验观察利用“分层法”研究不同土壤的成分特点(15分钟)三、实验观察活动21.提问:“不同土壤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哪种土壤的沙粒含量多?”学生根据观察推测。2.提出探究任务二:“利用分层法实验观察土壤的成分”提示实验步骤(1)把适量的土壤样本慢慢倒入水中;(2)不断搅拌,让土壤在水中完全打散;(3)静置不动,在出现清晰的土层后观察并记录分层的情况。3.学生实验操作学生领取烧杯和搅拌棒,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分工合作,并且表扬静静观察土壤分层变化的学生,鼓励学生们注意细节、耐心观察。土壤分成方法比较耗费时间,通过教师的表扬、鼓励等评价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专注有耐心等科学态度。5/7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现象,学生汇报三种土壤样本的成分土壤(1):沙土多、黏粒少土壤(2):沙土少、黏粒多土壤(3):沙土和黏粒居中通过对不同土壤样本的研究结果,可以结合资料判断出相对的土壤名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归纳四、整理学习发现土壤颜色颗粒分层情况其他土壤①土壤①土壤①整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