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内容预览:《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课时安排:两教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构造;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非常熟悉,因而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入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精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非常好地学习。(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依照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同学注音、朗读,老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同学解释、老师重点提示的词语:标本、规划、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三)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考虑作者怎么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构造(可从同学们提出的咨询题导入,也可由老师提出)咨询: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巡游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满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咨询:作者怎么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构造呢?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咨询: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详细在四个“讲究”。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满的图画”第四,用巡游者的话证明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咨询: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详细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表达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咨询: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单。咨询: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构造脉络(投影显示):总说(完满的图画)--分说(第2段)大处讲究:规划(3段)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细部留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课上做练习一,填写构造图表。考虑: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么样的?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构造层次在段中也有表达。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咨询: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详细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运用作比拟、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六)布置作业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接着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详细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生字词。(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1.作比拟。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