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确立竞争战略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如何才能站到一个公平有利的竞争平台上,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是所有企业家和商家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还面临着全球经济的竞争。认清中国与国际的经济环境,学会制定竞争战略与策略的方法,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必须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在这里将企业的竞争环境与其竞争的战略联系起来探讨。中国入世前后企业竞争战略(一)入世前企业竞争环境与战略20世纪8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在这种体制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改革: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转换经营机制等多种方式释放原有企业的能量;另一方面,从限制到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刺激新企业的形成。整个宏观经济的特征是短缺经济,是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企业产品之间基本处于无竞争的状态。此时,中国国有企业的总体战略是“专业化”的。其特征是:企业仅生产某类行业中的产品,但企业生产过程是“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即生产过程和技术的专业化程度很低,不仅如此,企业还拥有许多非经营性资产(医院,学校等),称为“小社会”。民营企业的总体战略行为比较专业化,但这种专业化并不一定是企业所有者刻意为之的,而是市场机遇造成的。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较少具有“小而全”的特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种转型力量的来源,一是改革,二是开放。随着国有企业能量的释放和民营企业的日益发展,宏观经济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单要素竞争阶段,即“一招鲜”成为竞争的有力武器,竞争程度日益加剧。此时,中国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化经营成为90年代的主导战略行为。1992年以后,多元化经济成为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的主要战略行为。这些企业涉足的新行业主要是房地产,生物工程,金融,IT等。到90年代末期,多元化经营形成高潮。对于某种战略一旦有了先行者进入,后来者就会蜂拥而至,战略趋同自然产生,不过与此同时,某些企业也开始在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上实施“归核化”战略,以降低多元化程度,集中资产于某几项核心业务,甚至单一业务。(二)入世后企业竞争战略1、入世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又一次重大革命,它的特点是:国际化,规则化和信息化。理性认识加入WTO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机遇和挑战,是中国企业制定正确应对措施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加入WTO后,无歧视的外贸待遇将使出口渠道更畅通。我国长期被排斥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主要依靠双边磋商和协议协调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企业和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受到很多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加入WTO将会使我国在135个WTO成员国和地区取得无歧视的贸易待遇,减少多边和双边贸易中的摩擦和压力。美国国会对我国一年一度的所谓最惠国待遇审查将会被取消,美国等主要贸易大国将不得不减少,取消对我国出口商品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措施;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随意反倾销事件,将会受到有关条款限制而减少,因此,我国出口取得更为顺畅,出口相应会有较大增长。其次,加入WTO将会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加入WTO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尽快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第三,加入WTO将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WTO要求各成员国实施统一的对外经贸政策,主张各成员不分大小,实行非歧视的贸易待遇原则,给予外国货物国民待遇,保护知识产权在,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主张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加入WTO后法制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成为吸引国际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正常做法,在空间上也很难区分沿海和内地的差别,而不得不采取跨越式的全面推进战略。2、面对入世,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差距和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国际标准,规范的全面引入,既有利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凸现出我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