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迹连翘()翩()然农谚()差()异孕()育二、依照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xuánshū()。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zhù()。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yèméi()、西府hǎit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三、为以下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活页月刊()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A.生动爽朗;不死板。B.生存;有生命。C.活动;灵敏。2.各种花次第开放。()改革开放()A.(花)展开。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A.革命斗争或劳动消费得到的成功品或收获。B.植物体的一部分。四、以下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为哪一项()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B.依照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拟,能够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非常成功,在山脚反不习惯。五、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低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降临的要素。六、阅读,然后答复以下咨询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1)(A清醒;B清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因而转入酷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爽朗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四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预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循环往复。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留意了草木荣枯、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似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似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场唱歌,劳动人民明白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如此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2)()(3)()2.解释以下词语。销声匿迹:翩然: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风光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二)大自然的色彩是诱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慨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么样构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依然近树都成了黑色?这其中非常有一番道理呢!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确实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确实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而是白色的;所谓黑色,事实上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确实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如此。天空因而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非常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