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阅读工程建设研究”(编号:2010-CH-202)研究成果之一。【聚焦·阅读】阅读的本质属性与主要特征*●张怀涛(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摘要]阅读的特性可划为本质属性、主要特征、普通特点等三个层次。阅读的本质属性是认知性。阅读的主要特征包括传接性、社会性、普适性、个体性、体验性、渐进性、规律性、历时性等。参考文献19。[关键词]阅读阅读本质阅读特征层次[中图法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845(2013)03-0026-041阅读的特性阅读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精彩内容之一,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感悟和赞美,人们对其规律的探索始终都在进行着。对阅读属性或阅读特性的讨论,也是对阅读活动规律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阅读属性或阅读特性的探讨,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王余光、徐雁的《中国读书大辞典》一书认为:阅读的特性主要有行为的社会性、活动的实践性、过程的心智性[1]。黄雯的《阅读教学新论》一书认为: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对所感知的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进行识别、校正、重组、联想、储存,再现作者借助于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并且在发展运动中形成了鲜明的特性,主要表现为选择、思考、创造及个性化[2]。李新祥的《出版传播学》一书认为:阅读的特性主要有普适性、个体性、目的性、主动性、渐进性、受制性[3]。周世辟的《关于阅读活动特性的思考》一文认为:阅读活动具有社会广泛性、群体差异性、时代进步性、休闲娱乐性等特性,同时名人阅读具有典型性[4]。李文扬的《阅读分类简论》一文认为:阅读这一活动具有若干特性,包括独特性→独立性,复杂性→广阔性,多样性→全面性,组织性→综合性,选择性→灵活性,心理性→智力性,技能性→练习性,实用性→应用性[5]。实际上,人类的阅读活动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由若干特性组成的集合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特性表露的信息或隐含的信息来透视阅读规律的全部或部分。阅读的特性非常丰富,但是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划分。我们可以把阅读的特性划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阅读的本质属性,它是阅读这种人类特有活动的基本规定性,反映着阅读活动的内在特性,直接关系着阅读活动的存在与否;其次是主要特征,它与阅读活动本身关系较密切,在阅读活动的诸多特性中表现较为突出,是考察、分析阅读的重要着力点;其三是普通特点,这种特性较多,但是不稳定,处于经常的变化流动之中,一般不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2阅读的本质属性阅读就是人们利用一定环境认知记录信息(包括记录在各种载体的信息,如甲骨文、纸草、石碑、书刊、网络等)的过程与活动,其核心是“认知”。阅读不是一种机械被动地获取、诵读记录信息的活动,而是积极主动地认识、解知记录信息的活动。因此,阅读的本质属性集中体现为“认知性”。不同的读者其阅读目的可能各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记录信息的载体来认识信息,解知内容。首先是认识符号,读译记录信息的表层意义,读者要跨越信息符号的门槛,逐段逐层地识别信息单位的含义,整体地认知篇章的结构形态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其次是解知语义,挖掘记录信息的深层意义,读者要透过信息符号理解其字面意义、文体意义、情境意义。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卡罗是这样解析的:“当一个成熟的读者坐下读一本书的时候,其首要任务是获取文字的意思。他的眼睛在书62第33卷第155期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年第3期页上从左至右、来来回回地掠过、停顿。当他的眼睛停下来,读者是在接受和识别文字。一个成熟的读者能够自动理解文字,这在于他大量的实践。他利用上下文的意思、语法知识和整体感觉作出对文字瞬间的识别以及对文本的把握。通过一系列眼睛的移动和停顿,读者就从文字中获得了对文章的理解。而训练有素的读者基于其丰富的经验更是可以对这些信息作出结论、引出推论。”[6]关于阅读的“认知性”,人们还试图从更广阔的角度进行阐释,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刺激反应说”认为:阅读就是读者对印刷符号的刺激作出反应,由辨认字词直至识别更大的语言单位(如短语、句子等)。通过逐词逐句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