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授课教师:孙辉豆坝镇九年制学校易水歌[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10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识记作家作品;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重点)2.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难点)3.感受唐雎勇敢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维护国家尊严的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重点)学习目标《战国策》,我国古代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各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想用“易地”的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背景链接我国古代史书的几种体例1.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例如:《国语》《战国策》《三国志》。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文体知识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例如:《史记》《汉书》。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注意停顿,并理清文章结构。唐雎()怫然()徒跣()抢地()彗星()要离()休祲()缟素()色挠()fúqiānɡhuìyāoɡǎonáoxiǎnjìnjū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交换。表示祈使语气。给予恩惠。即使这样。然,代词,这样。介词,从前代君王。不。于是。动词,派遣。动词,出使。介词,到。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对……说。用。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况且。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凭借。在意。错,同“措”。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违抗我。逆,违背。者,助词,起增强音节的作用,可不译。是轻视我吗?轻,轻视,小看。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不像(您说的)这样。若,像。是,代词,指秦王的话。守护。何况只是。愤怒的样子。对人的敬称。听说。从来没有。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碰,撞。横尸在地。平庸无能的人。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