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五篇【篇一】20XX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亲临我县中益乡,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和乡村小学,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听心声,实地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所到之处,所有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发自内心地向总书记问好,发自内心地感恩党、感恩总书记。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给人以智慧、信心和力量。作为一个石柱人,我无比激动和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党员,我深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把握历史大势,着眼长远发展,回应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带给了我坚定的信念、思想的力量、行动的方向和奋斗的激情。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认为不仅自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理解其精神内涵,还有责任带动所驻村——盘龙村的党员干部一起学习。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用情领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鞭策鼓励,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嘱托,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做好石柱各项工作的“源头活水”,努力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要用力落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具体抓手、发展成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石柱落地生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力以赴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只争朝夕、狠抓落实,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1页共6页【篇二】20XX年,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邓小平时代,提倡少数人先富起来。习总书记执政的时代,高度重视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全面富裕。这不仅仅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调整,更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重要突破。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开足马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脱贫攻坚显得尤为重要。今年的4月15—17号,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了重庆贫困乡村华溪村的适龄儿童受教育情况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并于4月16日下午在重庆召开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和各地区基层党组织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实现从“两不愁”到“三保障”的跨越”。与此同时,脱贫攻坚“要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直接面向普通群众。因此,基层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避免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乱作为及相关腐败行为,切实为基层脱贫攻坚建立起一道坚实屏障。二、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习总书记今年召开基层减负系列会议,改善部分党员干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纸上谈兵和脱离群众等相关问题,鼓励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为打好脱贫攻坚的持久战,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联系群众,深入贫困乡村,了解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带领当地群众探索致富脱贫新道路。基层脱贫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持久战。党员干部要有思路、有想法、办实事。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要积极落实国家相关帮扶政策,尽可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努力为他们开辟新路,寻求政策支持;对于已经脱贫的群众,要关注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减少甚至杜绝返贫人数;对于贫困乡村探索出的新路子,要在多方面给与支持和鼓励,推动致富道路的产业化发展,争取进一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第2页共6页三、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结合当地实际,寻找适合大多数群众的致富之路;同时,基层党员干部也要有选择性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