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7安塞腰鼓》导学案17安塞腰鼓【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场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顶峰。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刘成章在创作时,专门写下三个大字“勿忘我”,他认为只有写出属于“我”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有益于散文的繁荣和开展。刘成章的五部散文集都表达了这一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阅读这篇散文,感受它的灵性、真情与个性。2.作品简介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腰鼓其本身,确实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完全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通篇贯注一个“情”字,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悟、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二、预习自测1.为以下粗体字注音羁绊()晦暗()磅礴()颤栗()炙烤()瞳仁()戛然()冗杂()亢奋()蓦然()恬静()2.解释以下词语大彻大悟:惊心动魄:蔚为大观:戛然而止:3.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安塞腰鼓的?【探究案】一、依照提示完成构造示意图:打鼓前1-4:()的腰鼓打鼓中5-27:()的腰鼓5-13:雄伟的()14-17:雄壮的()18-22:击鼓的()23-27:奇丽的()打鼓后28-30:()的腰鼓二、内容探究: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3.观众的心能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响声吗?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如何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一段中排比手法的运用的表达效果是什么?5.“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穿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竟然能够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如此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如此的腰鼓?7.“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如此的“鸡啼”?三、语言探究:1.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构成一种修辞方法,叫做间隔反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怎么样的效果?2.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拓展案】“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方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妨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一种特别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方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展,磅礴的气概,精深的表现力令人沉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国家特别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20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