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21、画家和牧童[课前透视]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贞童趣的语言浸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的话进展比照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英勇,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设计特色]弥补缺失,取舍文本;比照感悟,启思立新。[教学目的]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质量。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明白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慎重。[信息材料]生字卡片、智慧树乐园挂图、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启思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我们班有姓“戴”的吗?(假如没有,建议学生回去能够调查一下四周的人。)3.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老师出示“我明白”的内容。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觉了什么?(“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猜猜我为什么如此写?(由于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根底。]二、自主探究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协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4.猜猜找找的游戏:请你依照老师的表现猜一猜,找到相应的生字.注:字谜──黑土动作识字──戴拱翘抹体验识字──一个人常常由于做错事或有缺点而感到不好意思.5.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小孩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用小孩喜闻乐见的方式稳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6.写字:抹、挤、拱、批判、决(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2)老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3)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关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三、比照感知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2.默读课文,考虑:关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么样评价的?(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别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赞扬”。[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3.大家为什么纷纷赞扬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1)怎么样读才能让人感受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指名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老师范读、分组读(追咨询:你为什么如此读?)(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欣赏。(戴嵩的画画得好。)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非常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非常快。)(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奇妙啊!你还能举出如此的例子,夸夸它吗?[在比照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展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才能。]四、总结考虑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如何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第二课时一、旧知导入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关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但是小牧童却挤进人群大声喊,(喊什么?)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二、读文品悟1.听到小牧童如此喊,围观的人什么反响?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2.戴嵩是如何说如何做的?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导读、范读、评议读、表演读。4.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