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我为你骄傲》片断赏析一、设计理念与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对话主体间精神的交融、理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是一种超越言语的再制造。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老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阅读教学确实是创设对话性的课堂活动,协助学生体验和领悟如何用本人的经历和策略建构文章意义的过程。《我为你骄傲》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面对文本,怎么样制造性地使用教材,怎么样构建对话式的阅读教学呢?我精心思索,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围绕“便条”展开教学,通过说事件、写事件、议事件来展开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二、我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4册第22课〈〈我为你骄傲〉〉[教学目的]:1、认识“滑、玻、璃”等9个生字。会写“骄傲、接着”等4个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通过说事件、写事件、议事件来表达对文本意思的理解。3、通过“联络生活”,感悟体会“我”知错就改的品行,明白得做人要老实。[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节选)(一)说事件师:同学们,你们能运用上节课的板书(“玻璃、打碎、攒钱、抱歉”)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生1:课文主要写了“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逃走了,后来攒钱向老奶奶抱歉的事。生2:课文主要写了“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把送报的钱攒起来,并写便条向她抱歉,老奶奶表扬了我的事。……(二)写事件1、尝试通过写便条,让学生走进文本。①师:那我写给老奶奶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课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生:“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通过,并真诚地向她抱歉”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师:那你们想替这位送报的小孩给老奶奶写便条吗?(生齐说:想)请同学们细心读课文,再依照这句话写一张便条给老奶奶。(学生先自由细读课文,再动手写便条)2、小组交流便条内容,老师相机点拨。生:我是如此写的:老奶奶:昨天下午,我把你家的玻璃打碎了,真对不起!送报的小孩生:不是昨天下午打碎的,是三个星期前的下午,由于课文中说“三个星期过去了。”师:你的意见提得非常对,是“三个星期前的下午”。这位同学的便条有写对的地点吗?生1:“我把你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对了,是“我”打碎的,而不是其他小伙伴打碎的。生2:“真对不起!”写出了“真诚的抱歉”。生3:下面还写了署名:“送报的小孩”,如此老奶奶就明白是送报的小孩打碎的。师:有没有写得不一样的便条?生:我是如此写的。老奶奶,我打碎了你家的玻璃,对不起!这里有7美元,是我送报纸的钱攒下来,赔给你,请你收下。师:这位同学的便条有哪些地点写得好?生1:他写出了“这7美元是赔给你的”,不然老奶奶还以为这钱放在信封里干什么呢?生2:他写出了7美元是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的,不是爸爸妈妈那儿要过来的。生3:他写出了这7美元是送报的钱攒起来的,如此老奶奶明白了后,才会表扬他。假如老奶奶不明白,后来就不会也写便条表扬他了。(三)议事件1、评议事件,感悟文本。师:老奶奶在便条上写了“我为你骄傲”,老奶奶这么高度评价我,表扬我,你有什么看法呢?生1:我认为这个送报的小孩打碎玻璃后,应向老奶奶立即抱歉,再告诉老奶奶,要赚了钱才能赔给她。老奶奶应该先批判他,再表扬他。生2:我认为这个送报的小孩,打碎玻璃后逃走是不对的,应立即抱歉。生3:这位送报的小孩还担忧老奶奶明白是他干的。这点不对。师:照你们这么说,老奶奶这么高度评价——“我为你骄傲”,评价错了。生1:我认为如此评价是对的。由于他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非常不容易。他知错就改,值得表扬。生2:他敢做敢当,而且他攒了三个星期,攒得非常辛苦,应该表扬。生3:事实上他担忧老奶奶明白是他干的,是由于当时他没有钱立即赔给老奶奶,是值得表扬的。生4:送报的小孩攒了钱后,不断等到天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