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12鸟的天堂参考二12鸟的天堂参考教案二一、素养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梢暇恋。2.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抖南国应接不暇。3.理解重点句:(1)我有时机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2)那翠绿的颜色,亮堂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大概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二)才能训练点:1.训练学生按作者巡游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作文才能。(三)德育浸透点:使学生遭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一)重点1.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二)难点文中有些句子含义较深。详见“素养教育目的3”。(三)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品析、勾划重点词句来处理。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答复文中设计的咨询题,勾划重点词句。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展语言表达才能训练。4.质疑咨询难。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的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咨询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风光?(三)重点、难点及目的完成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咨询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①读准字音:“颤”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②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抖:本课指和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模样。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2)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3)自由读课文,质疑咨询难。2.揭题弓赎,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么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考虑: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而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爽朗的时刻,因而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喧闹活动的情景。)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巡游“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一段(1~4自然段):晚上,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耍。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通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通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第二课时(一)明确目的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初步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目的完成过程1.学习第一段。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能够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挪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玩耍时愉悦的心情。2.学习第二段:(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着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活力与活力,生气勃勃……)(2)默读考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线划出来。(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