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胸襟豁达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不服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随缘自适自我排遣学习目标:1.品读词句,体会作者情感2.分析词人形象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他擅长诗,词,文,书,画。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二·学习提示1.看注释,疏通词的大意。概括每层意思。2.从上阙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用一个词来形容。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形象的?3.下阙是怎样抒情的?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像狂风一样卷郭山冈。为我通报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看我像孙郎一样。亲自射杀猛虎,一一··理解词意理解词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喝足了酒,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添了白发,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下诏,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那样啊?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主题小结:这首词通过对出猎壮观场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挽弓劲射,奋勇杀敌的太守形象,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豪放派:内容上写牵犬擎苍、骑马狂奔、力挽劲弓、沙场点兵的豪壮之举,表达的是雄心壮志。语言上高亢激昂。风格上雄浑豪放。小结:婉约派:内容上写闺中生活、春天之景、流连诗酒、黄花比人。情感抑郁,风格委婉秀丽。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