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大以来,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一、着眼于综合国力竞争,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早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了文化是“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问题,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XX年7月,在2006年9月出台的新中国第一个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基础上,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也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当前八项重点工作。这八项工作是:第一,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第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推进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第三,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第四,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第五,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第1页共4页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第六,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繁荣城乡文化市场;第七,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第八,落实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根据“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20XX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探索建立宣传文化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适合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20XX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明确要求,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20XX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强调,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XX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以及20XX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也都做出了总体安排和规划。为了从文化建设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20XX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第2页共4页国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