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思考与建议1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XX县区位于XX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海河流域的源头。山区平原面积各半,素有半山半川之称。海拔高度85—1330米,地势北高南低,背风向阳,具有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冷少雪的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272小时,无霜期240天,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水热同期,有利于多种树木生长。林木种类主要为天然次生林、油松飞播林以及人工营造的侧柏生态林和人工营造的经济林。2工程建设实施现状随着太行山绿化步伐的加快,山区有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土壤侵蚀模数逐步降低。使我县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抗旱减灾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山区的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有明显提高,林业成果有了较大发展。为山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林业成果取得重大进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在太行山区生态建设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太行山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各能够顺利进行。资金来源以中央补贴和地方配套两部分组成。由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监管该工程资金的落实使用,做到专款专用。XX县区太行山绿化工程总投资3537.4万元,其中国家资金1337万元、地方配套416.7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算金额1783.6万元;XX县区太行山绿化工程包括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部分,其中人工造林工程费用1253万元、封山育林工程费用500.8万元、其他费用1783.6万元。3太行山绿化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3.1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后,传统种植业收入有所下降,养殖业收入没有变化,而打工收入明显增加,由占总收入的比例37%提高到42%,工程的实施每年为社会多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国土绿化进程。全县新增森林覆盖率22.5个百分点,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第1页共3页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障,绿色生态旅游景观初步形成。3.2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风景秀美的云台山景区位于XX县区工程区域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又是XX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狝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云台山去年一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71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1.2亿元,创造了令国内旅游业瞩目的“云台山速度”。3.3工程建设效益。太行山绿化工程一、二期项目完成后,工程区有林地总面积增加13.646万亩,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7万亩,减少土壤流失19.55万吨,保持土壤量价值275万元;保肥量折算成全氮391.06吨、速效磷156.42吨、速效钾2346.38吨,年固肥效益为2534.28万元万元。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太行山绿化工程区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4398.89吨,价值3431.29万元;释放氧气91740.7吨,价值9174.07万元。同时增加森林资源木材储备253984.82m3,价值5714.66万元。每年木材生产价值9万元,年非木质林产品价值277.6万元,年森林旅游价值11644万元。4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一是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不合理、林分生长不良及自然因素影响,导致部分防护林防护功能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作用的发挥;二是太行山绿化造林难度大、投入单价低,且地方配套资金难落实,限制了太行山绿化工程的成效。三是太行山绿化工程缺乏管护资金,只有当年造林资金,缺乏后期管护资金,护林制度、护林员难落实,责、权、利不统一,出现造林区人蓄破坏现象,影响了护林积极性。四是林地权属与国家地方招投标存在矛盾。近年来,工程建设实施招投标制度,中标单位多为园林绿化公司,在造林实施中与林地所有人存在矛盾,影响造林进度,增加造林难度。五是造林方式单一。我县太行山绿化工程只有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种造林方式,很难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现状。第2页共3页5思考与建议5.1合理规划,科学造林。针对目前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一是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