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九月国旗下讲话:良好家风四季吟唱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是文化,滋养后代。家风正,父慈子孝,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父母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勿忘优良家风。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一我家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辈们和大多数的农民一样勤劳节俭,朴实善良。多年来秉承着“让一点,吃点亏”的家风,尤其这犁沟畔里的家风辈辈相传。我的爷爷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扬鞭扶犁,耪锄犁耙,样样在行。一茬一茬的庄稼被爷爷打理得非常繁茂,然而令我难忘的是爷爷在庄稼地里划的犁沟。庄稼人种完地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划犁沟,即两家的地界。小时候的记忆中,每次划犁沟爷爷眯着眼,端端正正站在两家的地中间,看一遍又一遍,还用手不停地比划着,才确定地方,再用镢头划出一道笔直的直线,作为两家人的分界线。爷爷划犁沟很特别,按理来说犁沟应划在两家地的中间,各占一半,而爷爷多年来总是遵循着“让一点”“吃点亏”的原则,犁沟总是划在我家这边,尽量给邻家留出更多的地。多年来,我家从未因为犁沟界石和邻里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龃龉,邻里之间都乐意为我家帮忙。那年麦子黄了的季节,布谷鸟清亮的啼叫着。爷爷病了,我们全家人都在医院忙活,龙口夺食的季节,家里的麦子早该割了,全家人焦急如焚。等爷爷病好了出院,家里的麦子全被邻居帮忙收割,整整齐齐摞成了垛子,爷爷感激不尽。那年村子里的两家同姓人家为了犁沟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破口大骂起来。后拉老村长来调节时,竟把我家犁沟畔的做法拿出来做活生生的正面教材,说的那两家人惭愧不已,握手言和。多年来爷爷的“犁沟畔”在左邻右舍广为流传。时光荏苒,爷爷在一天天地老去,父亲接过了爷爷的犁铧。无论是春种还是秋播,父亲依旧遵照爷爷的做法——“让一点”“吃点亏”。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倘若邻家地里种了低杆的麦子、荞麦,我家绝不种玉米、高粱。原因是父亲担心影响邻家的粮食光照和产量。邻居家种地种得早,我家种时,父亲就格外小心,叮嘱家里人不要践踏。每年农忙季节,麦子黄了父亲就会早早为邻家割出一条小路,方便邻家田间地头行走。正是在父辈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家无论是在犁沟畔还是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的事上,一直践行着“让一点”“吃点亏”的家风。在“犁沟畔”家风的熏陶影响下,我走上社会后,不光在单位里和人相处,还是在夫妻关系上我也学会了“让一点”“吃点亏”。“吃点亏是福气”,我会牢记于心!【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二印象中,姥爷是个温文尔雅的人,我出生的时候,姥爷已经退休在家了,最大的爱好就是下象棋,给别人看病。姥爷的医术是自学的,70岁高龄了依然能够写一手蝇头小楷,十分工整。每次给邻里瞧完病,姥姥总少不了要唠叨一番,因为姥爷看病从来不收钱,只要家里有的药材都直接馈赠,需要到药店配的都要叮嘱再三。小时候听大人们商量要把姥爷小腿里的一块弹片取出来,后来,因为医生的建议才作罢。我小心翼翼地伸手摸摸姥爷的腿,问姥爷:“疼吗?”姥爷也总是笑笑,不说话。后来长大了,姥姥才告诉我,这是抗美援朝时姥爷带回来的“纪念”。1950年,姥爷和200多位中卫籍战士一起,走向了抗美援朝的前线,只有不到10位回到了家乡。每次谈及姥爷,姥姥总是说,姥爷对的感情太深了。两人新婚三天,姥爷就随志愿军出发了,一走就是好几年,姥姥一个人承担起两个大家庭的所有生活琐事。后来,姥姥自己成为宁夏第一批妇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直到担任市供销公司经理,她没拿过公家一分一毫,不为亲朋解决一难一事。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在工作之余,照顾着辖区的一户困难老人,每隔一段时间,我总要去看看,带些米面油去放下,和老人聊聊天,确定都好,才安心。姥姥总是嘱咐我,要踏实做事,做好事,不许给党抹黑。不管是工作内外,我都一定会全心全力,将红色家风传承下去。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