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6黄河颂》导学案6.《黄河颂》导学案【预习案】一、字词山巅(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lán)宛转(wǎn)屏障(píngzhàng)培育(bǔ)滋长(zī)二、词解山巅:山顶澎湃:描述波浪互相撞击。狂澜:宏大的波浪宛转:曲折流转。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培育:比喻培养。滋长:生长。三、相关背景:1、关于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老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怒表达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三、查找材料,完成练习1、《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作曲冼星海。2、《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3、黄河处在什么地理位置?4、查找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1937年历史。【探究案】一、积累运用1、请给加线字注音山巅()澎湃()狂澜()九曲连环()作曲()浊流()屏障()培育()臂膀()胳臂()2、词语填空不屈不惊涛浪一万丈浊流转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3、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①我站在高山之巅,,奔向东南惊涛澎湃,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多少英雄的故事,!③你是伟大坚强,出如今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④你一泻万丈,,伸出千万条的臂膀4、请写出3—5句关于黄河的诗句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5、作者及背景简介《黄河颂》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6、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一)活动一感知内容,认识黄河7、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8、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9、本诗由朗读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读词部分起的作用是什么?(二)活动二品味语言,感受黄河10、文中运用了非常多比喻,请从文中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三)活动三合作交流,咏唱黄河11、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方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如此的疑咨询——四、拓展延伸12、上网查找欣赏黄河图片,查找有关《黄河颂》的材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五、课堂小结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意味,因而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感、自决心和凝聚力,发动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六、达标测试:读选文,答复下列咨询题: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如今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