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芒种手抄报内容1.小学二年级芒种手抄报内容有关芒种的习俗:1、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但是新奇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2、送花神农历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进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希望来年再次相会。3、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欢迎的人。4、安苗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进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2.小学二年级芒种手抄报内容1、《北固晚眺》——唐·窦常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2、《时雨》——宋·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3、《耕图二十一首·拔秧》——宋·楼璹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4、《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宋·陆游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5、《伊犁记事诗》——清·洪亮吉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3.小学二年级芒种手抄报内容(1)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2)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3)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4)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5)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6)杏子黄,麦上场。(7)枣花开,割小麦。(8)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9)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10)快割快打,麦粒不撒。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1)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12)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13)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14)五月十三,不雨直干。(15)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4.小学二年级芒种手抄报内容芒种节气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太行深山里挂云山脚下,有个十几户的村庄,西北角有两间茅草房,住着一家,母子二人过日子,儿子叫芒种,二十岁了还没有娶妻,母亲老得头发都白了。母亲纺车摇不动了,刷锅洗碗抱柴禾也不能干了芒种一个人里里外外,又种田又做饭,又上山砍柴。有一次他母亲想吃鲜鱼,正是十冬腊月天气,芒种就将冰凌砸开,然后打捞鲜鱼让母亲吃。离芒种家不远的山神庙下住着聪慧伶俐俊俏的荞麦姑娘,她的老家原在百里外后山,爹娘早年去世,由于她相貌十分出众,心灵手巧,几家财主都企图抢霸她为妻。荞麦姑娘寄住在姑母家里躲避灾难她常常到池塘边洗衣担水,被芒种这种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她就常常借故和芒种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竞和芒种产生了爱情,姑母看出了苗头,成全了这门亲事。婚后两口子恩恩爱爱,互尊互敬,男耕女织,二人孝敬母亲生活虽然艰苦些,日子过得也挺美满。母亲也为有这如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媳妇无比欢乐。这里山势高峻,土地瘠薄,日照短,每年不到三伏不落透雨,所以播种五谷就难以有好的收成。有一年大旱,秋后地净场光,家里只收了点蔬菜,这怎么能熬过漫长的隆冬岁月啊!芒种就决定把全家心爱的小马驹牵到集镇上去卖,好换些粮食过冬。妻子给芒种换上可体的新衣新鞋打整一番,临走时又叮嘱,可千万早些还家。当芒种牵小马驹的缰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