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导入艺术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艺术的讲究,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艺术的功能、方法和原则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究。关键词课堂导入艺术功能方法原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了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完成思想品德课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觉悟目标”三大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探究和教学实践,认为课堂导入艺术的讲究,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就课堂导入艺术的功能、方法和原则做一些肤浅的认识,以抛砖引玉。一、课堂导入艺术的功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好了,一堂课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希望。那么,课堂导入艺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功能有哪些呢?1、具有组织教学的功能。这是指利用课堂导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功能。上课刚开始,学生处于上课的准备阶段,多数学生注意力还不集中,仍处于课前的激动、兴奋、愤怒、哀愁等各种情绪的波动中,并未进入角色。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能帮助学生迅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调整心理状态,调节情绪,转移注意力,形成一种最佳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学习。2、具有激活的功能。这是指通过课堂导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而好的课堂导入,是促使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形成的第一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善于利用课堂导入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兴趣是衡量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二、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开好头,充分发挥课堂导入艺术的功能,得讲究课堂导入的方法。1、设置疑问法。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思索,善于解疑。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巧妙地设置疑问,引起悬念,使学生刚开始就产生“释疑”的欲望,积极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在新知识的海洋中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悦纳自己》这一框题时,我一进教室就向学生提出疑问:“大家有没有作过自我介绍?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2、运用事例或故事法。事例或故事的运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十分重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事例或故事应来自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并具有新颖性、兴趣性、典型性和哲理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以事论理,寓理于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力度。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应用事例或故事做课堂导入,一开始就可以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从而引人入胜。例如在讲授《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框内容时,我的课堂导入是简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秀才,书倒是念了不少,可就是不懂得怎样用,往往乱用一通,导致笑话百出。一天,有个人的丈母娘死了,请这个秀才写篇祭文,他就从书本上照抄了一篇现成的祭文,交给了人家。结果,可把老丈人给气坏了,原来,秀才抄的那篇祭文,不是祭丈母娘的,而是祭老丈人的……。然后导入新授内容。3、复习旧知识法。新旧知识具有衔接性。在课堂导入中复习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测学生掌握旧知识的程度;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督促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并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帮助对新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讲授《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框内容时,事先与学生一起简要复习了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等有关知识,然后引出新授内容。4、运用直观教具法。直观教具(如图片、照片、实物等)具有直观性、现实性等特点。借助直观教具做课堂导入,可以加强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对将学习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这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