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西北师大教育学院谢秀莲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1、活动目标(方向标准)4、活动评价(检验调整)2、活动内容(载体桥梁)3、活动实施(操作实现)活动重点与难点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活动名称案例分析1活动的命名要规范2命名混乱多样沿用六科教学法命名命名不规范活动名称命名中常出现的问题以活动类别来命名以内容类别来命名主题/领域/综合活动的命名主题/领域/综合+具体内容•主题活动“秋天”二级网络的具体活动表述为:“活动一:秋天的天气”“活动二:秋天的水果”等•综合活动:秋天•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教育活动所期望幼儿获得的某些发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体现的是一种对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它具体指导着教育活动的进行,并通过教育活动效果的反馈不断得以调整和完善。(二)活动目标–幼儿园目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学期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联系性递阶性–该领域相应活动类型的目标•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热爱书籍,建立自觉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乐意观察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都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预期的技能自我调适的技能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扩展幼儿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点、认知发展水平•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对于教育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在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化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不同的活动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的利与弊–计划性、可控性、操作性、有效性–教师所确定活动目标,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并非所有的活动目标都能转化成可测性的行为目标–并非所有领域的学习结果都能预先确定–目标过于细化,肢解了儿童的学习过程–行为化的活动目标也给教学实践带来困难生成•生成性目标是以过程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中的表现为基础展开,强调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注重从儿童获得经验的目的出发构建目标,强调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关注如何为儿童提供有助于个体自由发展的学习经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发展。•生成性目标在低结构的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到。高结构化教学低结构化教学高结构化教学低结构化教学•学习的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强调活动的结果。•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强调活动的过程。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低结构化活动对儿童生成和决策的强调对教师教学和指导的强调高结构化活动活动区活动方案教学主题教学单元教学整合科目整合科目单一科目•“尝试”、“了解”等为过程取向的目标,给生成目标留下空间。•例如:“添画、制作一本连环画故事书《小强找妈妈》”、“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有表情地表达”、“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让儿童具有理解他人的情感,与人合作”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表现性目标不预先规定儿童的行为变化,它关注的是儿童在复杂的教育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