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近年来总结(定稿)222第一篇:医改近年来总结(定稿)222全县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XX县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2015年3月)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全县医改以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个。其中。县级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6所,疾控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所,村卫生室31个,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202人,实有人员19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4人,占人员总数的90.6%。执业(助理)医师85人,注册护士58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自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43人,见习岗位71人,公益性岗位23人。全县各医疗机构实有病床240张,其中县医院床位20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40张。二、医改工作开展情况自2009年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省州卫生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协同配合,有序推进,全县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重大疾病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县城乡居民参合参保人数22332人,参保率100%。其中:城镇居民2910人,新农合19422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医改前的164元提高到现在的5261元,资金的报销比例人达到76%;按照《XX省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人员举办了“分级诊疗”培训班,积极推行“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用药负担大幅减轻。医改以来,根据《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第1页共21页(试行)》文件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药品价格统一、采购平台统一、采购渠道统一,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基本药物已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全县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96%,配送率达到97%。加大药政药械监管力度,医用耗材省级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率达到100%。在药品价格和用药数量下降的双重作用下,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大幅度下降,医改以来仅基本药物制度一项直接让利群众484万元。(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运行状况进一步优化。按照全州统一安排,我县从2011年开始,与门源县、XX县区两个试点县同步,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是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卫生、财政、人社、物价、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根据省编委要求,坚持“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优胜劣汰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医院根据床位、功能和工作量合理确定岗位基数,实行定岗不定人制度,2012年6月份,进行公立医院全员竞聘2上岗工作,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新竞聘37名医务人员,完成了98名县级公立医院人员岗位和医院院长及副院长竞聘工作。三是有效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为方便患者就医,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全面推行了“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和“无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住院患者均享受到了“先住院后结算”的便民服务。积极落实“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推动了群众合理就医和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各项医改政策的落实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医疗机构年门诊量、住院人次、业务收入等明显提高,2014年县级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2970万元,比医改前850万元增长近2.5倍,年诊门诊量达5.6万人次,比医改前4.2万人次增长20%,年住院人次4100人次,比医改前3300人次增长24%;乡镇卫生院2014年业务收入达130第2页共21页万元,门诊量达2.5人次,住院人次240人次,比医改前分别增长225%、28%、29.2%。四是改革收费方式,从临床路径入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开展了5种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单纯性阑尾炎、胆结石、小儿支气管肺炎、剖宫产、腹股沟斜疝),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减低就诊费用;同时,积极建立健全抗生素、激素使用审批和监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