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土力学调研报告VIP免费

2024年土力学调研报告_第1页
1/13
2024年土力学调研报告_第2页
2/13
土力学调研报告实习(调研)报告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由于土具有压缩性,有效应力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土体的变形,导致基础的沉降。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除了与建筑物在地基中所引起的附加应力有关以外,还与土的压缩性、土的种类、各层土的厚度有关。如果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量或不均匀沉降超出其容许值,建筑物可能出现倾斜、开裂等工程事故,影响正常使用。因此,进行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情况和勘探实验资料,计算基础可能发生的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并设法将其控制在建筑物容许范围之内。土的压缩性研究和地基沉降计算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沉降计算及预测是地基处理的重要内容,公路或其他地基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沉降计算及预测息息相关。在设计阶段,变形的大致估算或预测是选择和确定处理方法的依据;在施工阶段,变形预测是采用超载等处理手段的决策基础;在工后阶段,沉降预测是评价软基处理质量的主要指标及制订维修养护计划的重要参考。二、国内外发展状况:现有的土木工程问题都可归纳为三大课题,即强度课题、变形课题和稳定课题,房屋建筑的地基沉降计算便是变形课题。评价一个地基基础设计或土工构筑物设计是否适用,常常需要估算建筑物下面的基土由于静荷载作用所引起的竖向位移。任何建筑物只能允许有限的移动,工程实践表明,大多数地基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而不均匀所造成,所以正确计算和控制基础的差异沉降和总沉降使其不超过容许值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人们对土力学的诸多方面的研究都有突破,但对地基变形的研究却少有进展。从规范的修订历程来看,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并无太多变化,但涉及到变形验算的建筑物范围加大了。重要的、有纪念性的大型房屋或构筑物和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应进第1页共13页行变形验算,一般房屋建筑,只在容许承载力满足了设计要求,就意味着稳定和变形也满足了。因为规范定义的容许承载力系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把强度、变形、稳定混为一谈是本规范的不足之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20XX)中规定,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所有建筑及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部分建筑应进行变形验算,对于一部分中、小房屋,当采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基础面积及埋深后,其变形亦同时可满足要求时才不进行变形验算,明确了按变形设计的原则。规范中把承载力标准值定义为系按标准方式试验并经过统计处理的数值,把承载力标准值、地基沉降计算值及地基稳定生评价区分开来作为硬性指标来评价某些建筑物的适用性,应该说比先前的规范进步了。新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XX)中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部分丙级建筑物也应作变形验算,充分体现了地基设计按变形设计的原则。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可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保证地基不发生强度破坏的一个值,而地基变形则变成影响房屋建筑正常使用的一个关键指标。从规范的修订历程,还可以看出用载荷板试验确定承载力的微妙变化:tj7—74规范是以按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查表确定为主,用载荷板试验确定为辅;用载荷板试验确定容许承载力时,对低压缩性土取比例界限值为容许承载力,对中、高压缩性土取沉降与压板宽度之比为0.02时所对应的压力为容许承载力;gbj7—89规范是以用载荷板试验确定为主,以按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查表确定为辅。gb5007—20XX规范突出了强调了原位测试试验,取消了按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查表确定的方法,说明了规范朝着科学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由此可见,建筑物的沉降量计算的控制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各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地基沉第2页共13页降计算仍然有用假定一维压缩、柔性基础、采用附加应力计算的传统“分层总和法”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因为现实的深基坑对回弹再压缩变形、基础刚度、超补偿设计、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等问题必须予以考虑,所以考虑地基土单元体处于三向应力状态的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土力学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