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分数乘整数》的设计思路及评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我首先来说说我们对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我们在备这一节课时,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3个:1.完善乘法的意义,2.探究分数乘整数的算理,3.形成计算的技能,其中,把探究算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首先让学生口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回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然后出示2/11+2/11+2/11相加,学生很容易算出3个2/11相加的和=6/11,接着老师提问:3个2/11相加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会想到3个2/11相加可以用2/11×3来表示,这样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就是探究3/10×3=9/10的算理,我们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接着把学生的几种想法都呈现出来,在这个环节采纳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然后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进而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由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模式,实现自觉、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最后让学生通过练习,形成计算技能。第二个方面:本学期,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讨论,在本节课中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1.课一开始,让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我们这一节课应学会什么;2.让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时也要适时做笔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课本上没有,是我们探究出来的,要求学生记载在课本上,逐步培育学生数学课记笔记的习惯;3.用代数式表示计算法则,这与新课标中培育学生的符号意识是相吻合的;4.学生学会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除了练习一般的练习题外,安排了形如b/a×c这样的计算题,并用字母来表示计算法则。刚才,陈老师的课堂金彩纷呈,预设到位,生成精彩。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中有三点做的特别好,值得我们学习。1.充分利用旧知引入,注重知识的迁移《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所以这节课的复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阶段,老师出示了四道加法算式,其中一条分数连加,让学生回顾同分母加法的计算方法,再复习整数小数的乘法意义,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列式,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2.关注算法指导,深化理解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只关注教会学生如何算,对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由于算理不清而导致的只会机械算,不会灵活运用的状况。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通过连续深化的尝试探究多种计算方法,让学生逐步优化算法,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的道理特别是“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是要约分”这个环节,到底是先计算再约分还是先约分再计算?通过对比让学生有心底认同。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陈老师在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将计算的过程清楚地用课件表示出来,通过汇报沟通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计算的方法。这样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的过程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要求,实现了学生自觉、主动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构建新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在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整个课堂节奏稍显慢了些,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少了些。还敬请各位批判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