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坡菱型骨架防护和浆砌片石排水沟施工工艺下边坡菱型骨架和填方段排水沟都属于路基工程的范畴,且主体结构都是浆砌片石。在施工中既有许多共性,又因技术环节不尽相同,而又具有不同的工艺细节。一、施工设备为了方便施工每个施工段必须设置小型拌合机、水泵、铁板、磅秤等基本机械设施。手推车、铁锹、锄头、扁担等由劳务合作队按施工要求自备。二、材料要求工程所用石料,其材质要均匀,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表面的污渍予以清除。片石形状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m。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严禁使用过期失效水泥。细集料采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黄砂,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三.安全措施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高边坡施工要有防护绳、吊带、警示标牌等。在清除松石的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人工修坡时要注意塌方、滑坡等潜在风险,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还要检查抬片石的扁担绳子是否完好。施工场地宜采用电缆线,其他电线要求采用架杆输送。若采用自备发电机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所有用电设备都要安装空气开关,不得使用闸刀开关。四、施工准备:施工现场要求三通一平,进入工作面的施工辅道要打通;水泥、黄砂、石料的质量指标已抽检合格;进场的施工机具能满足生产要求;操作工人、施工队负责人、技术员已接受过技术交底。五、砂浆拌合砌筑砂浆标号为M7.5,为了保证砂浆的实际配置强度符合要求,往往按不小于8.7Mpa的强度要求配料。施工配合比以重量计进行配料,用小型搅拌机械拌合若采用P.O32.5水泥,砂浆的设计配合比宜为水泥1:砂5.1,掺水量依据砂的含水率适当调整。配备磅秤,用两个容器分别把水和砂装满称其重量,在容器上标出相应刻线,即可将重量转换成体积,便于现场施工操作。拌合时要先干后湿,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水,拌和时间宜为2-3min,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30—50mm),一般宜在2h内使用完毕。拌和好的砂浆禁止直接堆在松散的地面上,下面要铺设铁皮或其他隔离设施,已超时或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项目部试验室、质检部应派员对砂浆稠度、水泥用量进行抽检并记录相关内容。六、砂浆试件制作:每工作台班制作一组自检用的和一组监理抽检用的标准养生试件,一组试件由6块试块组成。制作时将砂浆分两层(每层约40mm)先后放入涂了脱模剂的试模中,用捣棒(直径为20mm、长度200mm的钢棒,底面加工成平面)对每层砂浆均匀插捣25次。第二层插捣完毕后,用抹刀沿模壁插数次,使砂浆高出模壁6—8mm.。试件成型后0.5—1小时,再用抹刀刮掉剩余砂浆,并抹平表面在现场覆盖养护,一般情况下24小时脱模并标注施工部位和日期后分别送至施工单位和驻地办试验室标准养生。七、浆砌片石工艺砌石前应按设计放出实样,挂线采用坐浆法分段分层砌筑,砌筑时应先砌筑角石(定位石),再砌填腹石,砌完一层后不必找平,继续坐浆砌上一层石块。片石在砌筑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有污垢应冲洗干净。先坐浆后砌石,坐浆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接,每一工作层应大致找平。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表面的大尺寸石块作为角隅石及镶面石,相对长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同一层并和帮衬石交错连成一体,石料间的砌缝要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应密实饱满石料与石料之间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严禁干填石块而后灌砂浆的做法。较大的片石以为大面为底,片石不能竖立使用。砌筑时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适合的片石尖锐突出部分应予敲掉。砌体表面需要勾缝时,在砂浆未凝固前,将砌缝砂浆刮深不小于20mm,为以后勾缝作准备。竖缝应与邻层的竖缝错开,严禁上下竖缝贯通。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20mm。可以用厚度小于缝宽的石片填塞较宽的竖缝,但石片应被砂浆包裹。八、勾缝工艺浆砌片石排水沟应勾凹缝,而且是真凹缝,严禁勾假凹缝。勾缝后石块轮廓不能被掩盖,真实砌缝的准确位置和宽度应清晰可见。勾缝前应检验缝槽深度不小于20mm,缝槽宽度应是砌缝的真实宽度,不合要求者应返工处理。对合格缝槽充分清洗湿润后,用比砌筑砂浆高一个标号的砂浆(用细砂拌制)勾缝,缝面高度比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