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3.0含水量试验步骤:3.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1)×100m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4.0密度试验步骤(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d=1+W15.0击实试验:5.1试样制备: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取5个土样,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每层56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后超出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5.3拆去护筒,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算出试样的湿密度。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试验。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5.6.1最大干密度按下式校正:1pdmax=1-p5p5PdmaxPWGS25.6.2最优含水量按下式校正:Wopt=Wopt(1-P5)+P5Wab5.7根据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关系,绘制出实曲线图。5.8出具试验检测报告。5.9试验后的资料归档、整理按照COP16.1《质量记录管理程序》执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作业指导书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作业指导书1.0承接试样。2.0对来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3.0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3.1长度在条面的中间量取,宽度在顶面的中间量取,高度在顶面的两侧量取;每项在对应两面各测一次,精确至毫米(mm)。3.2壁、肋、厚在最小部位测量,每项选两处各测一次(精确至1mm)。3.3弯曲测量:将直尺贴靠坐浆面、铺浆面和条面,测量直尺与试件相应面的最大距离(精确至1mm)。3.4缺棱掉角的检查:将直尺贴靠棱边测量直尺与缺陷间的最大距离,以及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投影尺寸(精确至1mm)。3.5裂纹检查:用钢尺测量裂纹的最大投影尺寸(精确至1mm)。3.6弯曲、缺棱掉角和裂纹长度测量时记录最大的测量结果。3.7仪器设备:1、压力试验机:NYL——2000D。2、钢直尺。4.0抗压强度试验:4.1试件数量为5块。4.2试件制备:将钢板置于稳固的底座上,平整面向上,用水平尺调至水平,在钢板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机油或铺一张湿纸,然后铺一层一份重量的325号以上水泥,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灰浆,将试件的坐浆面平稳地压入灰浆层内,使灰浆层尽可能地均匀,厚度约为3~5mm;将多余的灰浆沿试件棱边刮掉,静置24h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另一面;为使上下两面能彼此平行,在处理第二面时,应将水平尺置于现已向上的第一面上,调至水平,试件制成后在10℃以上室内静置3d后做抗压强度试验。4.3试验步骤:4.3.1按上述方法测量试件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取其平均值,算出面积A(精确至1mm²)。4.3.2将试件置于试验机内,使试件的轴线与试验机压板的压力中心线重合;开动机器,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指针是否对零;以0.1~0.2MPa/s的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P。4.3.3强度按下式计算:PR=A4.3.4试验结果以5个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单块最小值表示(精确至0.1MPa)。砌块的抗压强度见下表标号抗压强度MPa≥五块平均值单块最小值3.53.52.85.05.04.07.57.56.010.010.08.015.015.012.05.0出具试验报告。6.0试验后资料的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