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1.对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褥垫层越厚所产生的效果,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桩土应力比越大B.基础底面应力集中就越明显C.土分担的水平荷载就越大D.地基承载力就越大2.关于基坑槽底钎探下列哪项选项是错误的?()A.圆锥轻型动力触探:穿心锤重量10kg,触探杆直径25mm,长度1.2—1.5m/根。B.将触探杆锥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探杆上,扶正探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为500mm,将触控杆竖直打入土层中。C.钎杆每打入土层300m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D.基土雨后,也能进行触探。基土冬季触探时,掀开保温材料,可以大面积掀开不怕受冻。3.换填法地基处理在选择材料时,下列哪种材料比较适合于处理厚层湿陷性黄土?()A.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的粗粒工业废渣B.有机含量小于5%、夹有粒径小于50mm石块、碎砖的素土C.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的砂石D.体积配比为2:8或3:7的灰土4.关于强夯施工下列哪项选项是错误的?()A.施工现场周围建筑、构筑物(含文物保护建筑)、古树、名木和地下管线得到可靠的保护。当强夯能量有可能对邻近建筑物产生影响时,应在施工区边界设置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隔断。B.施工过程中避免夯坑内积水,一旦积水要及时排除,必要时换土再夯,避免“橡皮土”出现。C.两遍点夯之间时间间隔要依据地层情况等因素确定,对碎石土、砂土地基可间隔短些,可为1~3天,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为5~7天。D.强夯处理后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可取7~14天,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天。5.某港湾淤泥黏土层厚3m左右,经开山填土造地填土厚8m,填土中块石大小不一,个别边长超过2.0m,现拟在填土层上建5~6层住宅,在下述地基处理措施中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理?()A.CFG桩复合地基B.预压地基C.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D.强夯处理地基6.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当场地允许时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来处理厚度较大的松散砂土地基较为有效和经济()A.换土垫层;B.旋喷桩;C.砂土-堆载预压;D.强夯。7.某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地基加固,试夯后发现地基有效加固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问下列哪项措施对增加有效加固深度最有效?()A.减小单击夯击能B.提高单击夯击能C.增大夯击间歇时间D.减小夯击间歇时间8.厚层软黏土地基,初步设计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沉降计算不满足要求,超过了限值。为了有效减少复合地基沉降量,采取哪种措施最为有效?()A.增加桩长B.扩大桩径C.提高复合地基置换率D.提高水泥掺入比9.按规范要求,圆锥轻型动力触探(10kg)试验的触探杆直径应符合下列哪个选项的规定?()A.50mmB.42mmC.33mmD.25mm10.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时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水泥土强度随土的含水量增加而减少B.水泥土强度随水泥掺入量增加而增加C.水泥土强度随龄期增长的规律不同于一般混凝土D.水泥土强度增长随搅拌时间的加快而加快11.下列哪种桩型有挤土效应,且施工措施不当容易形成缩颈现象?()A.沉管灌注桩B.钻孔灌注桩C.预应力管桩D.钢筋混凝土方桩12.关于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下列哪项选项是错误的?()A.钻遇软层,特别是粘性土层,应选用较长斗齿及齿间距较大的钻斗以免糊钻,提钻后应经常检查底部切削齿,及时清理齿间粘泥,更换已磨钝的斗齿。B.钻遇硬土层,如发现每回次钻进深度太小,钻斗内碎渣量太少,可换一个较小直径钻斗,先钻一小孔,然后再用直径适宜钻斗扩孔。C.钻砂卵砾石层,为加固孔壁和便于取出砂卵砾石,可事先向孔内投入适量粘土球,采用双层底板捞砂钻斗,以防提钻过程中砂卵砾石从底部漏掉。D.旋挖钻机也可钻进基岩、漂石等地层,只是需要加大压力并提高转速即可。13.压灌水泥土桩跟搅拌桩、旋喷桩和夯实水泥土桩相比,下列哪项选项不是它的特点?()A.压灌水泥土桩克服了搅拌水泥土桩和旋喷水泥土桩依赖原地土的特点。B.克服了夯实水泥土桩受地下水和深度的限制。C.用于泥炭土等有机质含量高空隙比大含水量高的土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D.其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