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一位妈妈的儿子得了抽动症,她通过读我的博文,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没有吃药,症状几乎消失了。痛苦与幸福的蜕变,令我震撼。(摘自-心理咨询师维尼)在儿子出现抽动症状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非常用心、非常讲道理、非常合格的妈妈。从孩子还没出生时起,我就开始购买和学习一些育儿教育的书籍,而这个孩子的来之不易更让我倍加珍惜。(我怀他时就是先兆流产,保下来之后又发现患了胆淤,从3个月起在医院吊水吸氧一直到生,期间每周还要抽血化验,后来几乎看到护士来就害怕,剖腹产后还输了两袋血)我最早对儿子实行的是亿童婴幼儿教育,说是可以使孩子比同龄人智力、体力等均超前,儿子也确实从小就显示出聪慧的一面,对数的概念特别敏感,两岁时就能一眼看出并准确说出5个以内的数量,幼儿园大班时学习珠心算能达到心算2位数乘除法,准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对文字也是很感兴趣,我经常带他看大本的图书,指读给他听,4、5岁时在街上散步时,许多招牌上的字都能认读出来;给他讲过的故事他喜欢反复听上数十遍,直到他能一字不错地复述出来""那真是一段让我难忘的日子。也许是孩子的优秀表现让我对他的期待超出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程度吧,从上小学起我就要求他每门功课尽量要考到100分,哪一次没考到100分都会问他,什么原因,为什么会错等等。维尼。过高要求是造成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妈妈也会变得执着。有时办公室的同事都会说我对孩子太没耐心了,只要他有一点不会的,第一次可能会耐着性子为他讲解,再不会就会很不耐烦,总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就不会呢。(当时的我却忽视了他这么大的孩子接受能力毕竟有限啊,有的是对题目意思不理解,有的是一时转不过来弯,这都是很正常的呀。可那第1页共5页时我却常常为一点小事暴跳如雷,大喊大叫)维尼。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句话太熟悉了,相信在很多父母心里、嘴里出现过很多次。不会,总是有原因的,要去找原因。现在明白这是很正常的,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喊大叫了。小时候我的父亲对我要求也很严格,我也会下意识地要求孩子事事做到完美,有一点没做好就会批评他。维尼。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会代代相传。而更可悲的是当时我还一直说自己是一个讲道理的妈妈,现在想想,当时的讲理只是不停地灌输我的道理,逼迫孩子接受我的理念。维尼。讲道理是和孩子商量,谁合理听谁的,而不是为了贯彻自己的。他的爸爸在教育方面当时和我观点相同,认为孩子要从小管教,不能养成坏习惯,否则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维尼。貌似这样的观念很流行。我虽然嘴上喊得厉害,却并不舍得打孩子,而小时候调皮时只有他爸爸动手打他才能让他听话。好好的孩子在我们夫妻的苛求下终于得了抽动症。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点头摇头的症状,我一开始不以为然,当时我们不清楚,还一味地要求孩子控制,认为是一种坏习惯。维尼。很多人不懂得抽动症是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控制,反而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后来在父亲的提醒下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一开始吃西药,后来发现副作用大,又改为吃中药,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到五年级,基本上是四处求医,上网查询治疗方法,孩子每天吃着难喝的中药,还哄着去做针灸,甚至吃药还得了胃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们真的是看着孩子心疼无比,但又不得不逼着孩子喝药""维尼。可悲的是现在绝大多数抽动症都是通过药物治疗的,希望他们能了解我心理治疗的方法。期间接触到“天人气和”老师的理念,认为抽动症不是病,而是心理压力带来的,家长的“气”改变了,孩子就能好,家长不变,孩子就好不了,我觉得和维尼老师的理念有相似之处,当时也和天人气和老师通过电话,也想当面去治疗,后来由于第2页共5页种种原因没有去成。然后在一个抽动症交流群里我接触到了维尼老师的博客,一下子我就看进去了,那段时间每天只要有空我就会一篇篇地如饥似渴地看着,读着,中间也会去天人气和的空间接受他的理念,并且加入了一个国学经典教育群学习。经过学习,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和不足,下定决心要从自身做起,改变态度和教育方式。我儿子抽动症厉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