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完善黄河水源管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完善黄河水源管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当前,我国在缺水方面依旧是“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三种类型并存,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展。而对于黄河而言,要想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的快速进展,强化流域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90年代,黄河进入了连续枯水期,连年出现断流,据统计记载,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达到704km,沿黄一些大中城市用水告急2500个村庄、130万人吃水严重困难,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缓解黄河下游频繁的断流,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1999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多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针对黄河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水资源实施了统一管理与调度,进行了10次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遏制了流域生态恶化趋势。2024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步入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科学进展、着力保障民生重要进展阶段的关键一年。随着“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黄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将进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个崭新的进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黄河流域机构也必须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下面,笔者结合基层水资源管理实际,就如何强化黄河水资源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这一目标浅谈以下几点看法:1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强化执法检查和引用水过程的监管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虽然国家通过行政、法律等措施对国家水资源进行了有效的配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中国依旧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的双重压力。就拿黄河水资源来说,虽然流域连续十年不断流,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进一步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强化水资源管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全面贯彻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的有效措施。所以,流域机构要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切实加强取水总量控制的动态管理,建立黄河流域取水许可台账。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维护流域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有利于保障单位和个人的合法取水权益。流域机构要严格依照以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要求和程序办理取水许可证件:取水建设项目如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应当根据“取水许可预申请—取水许可申请—核发取水许可证”的程序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如未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就可免去取水许可预申请环节,直接从取水许可申请开始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假如取水许可证期满,则在期满后自动失效,需要继续取水的,取水许可证持有人应当在距许可证期满90天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取水申请未经批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或投产使用,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使用的,坚决责令停止违法违规行为。为使水资源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流域机构职能部门应当实行实地、书面、专项、自查等检查方式对取水许可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取水量、退水水质、计量设施;取水单位水资源费的缴纳情况;节水用水情况;河道水域设置或扩大排污口等情况。检查是促进制度落实的有效措施,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在日常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依据国家有关对取水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监督权,对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和取水许可证年度审验进行监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抓好节约和保护,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水资源配置是指在特定的流域或区域内,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对不同形式的水资源(包括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工程等手段和措施,对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水资源天然分布与社会生产力结构布局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为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制造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多年来,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与调度,黄河水资源管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水资源管理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