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2.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教学建议1.元素符号是化学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元素周期表不仅对自然科学,也对哲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让学生体会物质世界的韵律美,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2.组织探究活动,初步构建结构、位置、性质的三角关系,体验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教学准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教学过程课前5分钟课前5分钟检测11.听写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号氢-H7号氮-N9号氟-F5号硼-B3号锂-Li6号碳-C8号氧-O4号铍-Be2号氦-He10号氖-Ne11号钠-Na15磷-P17号氯-Cl19号钾-K13号铝-Al12号镁-Mg14号硅-Si18号氩-Ar16号硫-S20号钙-Ca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本P18表)一、引入新课: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10种,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科学家把它们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二、教学新课(一)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投影]元素周期表[设问]请大家数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横行?几个纵行?有7个横行、18个纵行[讲解]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或几个纵行称作一族。元素周期表中按横行(周期)读:从左到右,一格接一格,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元素周期表中按纵行(族)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二)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地联系和规律性1、提出问题: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有规律吗?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2、建立假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也可能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3、设计方案:每2人一小组,研究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1)在同一周期中,金属、非金属、稀有元素分别在什么位置?(2)在同一族中:某一族(如第ⅡA族、第ⅦA族)以什么元素为主?……4、记录考察结果:(1)在同一周期中:金属元素在什么位置?。(每一周期左边)非金属元素在什么位置?。(每一周期右边)稀有元素在什么位置?。(每一周期最右边)你认为各种类型的元素在每周期中的排布有什么规律?(同一周期中,从金属元素开始,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到稀有元素)[教师补充]:同周期的元素,自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在同一族中:第ⅡA族——以元素为主(金属);第ⅦA族——以元素为主(非金属);你认为同一族元素在性质上有什么规律?(同一族元素,它们或都是金属元素或都是非金属元素,或都是稀有元素,因此同一族元素在性质都非常相似。)5、检验假设:(1)在周期表中,核电荷为13的元素应为(选填金属、非金属元素或稀有)元素,元素名称是。根据你对该元素组成的物质的认识,这一假设是否成立?;生活中常用到它的哪些性质?。[在周期表中,核电荷为13的元素应为金属(选填金属、非金属元素或稀有)元素,元素名称是铝。根据你对该元素组成的物质的认识,这一假设是否成立?成立;生活中常用到它的哪些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2)Na、K属于同一族的元素,查阅有关资料,它们性质上是否具有相似之处?[Na、K是第ⅠA族元素,它们的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的金属,熔点低,极易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它们的性质极为相似,只不过K比Na性质更活泼。]6、交流:把你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三、课堂小结四、教后感对老师来说,做一个投入型的教师最要紧。但是,同样一节课,投入与不投入区别很大。如果投入了,还要冒学生安全问题的风险,这是很多科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我可以这样说,很多科学教师不敢让学生去捉鱼和虾等水生小动物。他们怕万一出了什么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的名誉。科学课,关键是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五、作业设计:1.B作业本P71-7小题(1、2、3、4为课堂练习)2.《一课一练》P22-P24(先整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