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八年级语文《枣核》教学设计一、预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积累字词。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旧知铺垫1、乡土情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故乡的一切,总是始终萦绕在心头。过去,有些准备漂洋过海谋生的人在背井离乡时,总要怀揣一把“乡井土”,并永生永世珍藏起来。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一种聊以慰情的迷信,还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2、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10年生于北京,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任旅行记者。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等,译作有《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此外,还出版过多种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于北京。三、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注记拼音。蹊跷嫣红倘若山坳掀启镶嵌玛瑙草坪萧乾厂甸2、火眼金睛,辨识字音。(1)踏访踏实(2)殷实殷红(3)核桃枣核(4)劈柴劈头盖脸(5)荷花负荷(6)匀称名称3、通读课文,畅谈收获。(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2)你是如何理解题目“枣核”的?(3)文章围绕“枣核”都写了哪些事?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的行文思路。4、自主展示在阅读中,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写在下面与同桌分享。四、尝试练习根据你的阅读印象,请你独立、快速完成《练习册》第六课一至六题,然后小组内交流。五、归纳疑点《枣核》是一篇朴实中见深情,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读完后必会引发你对“思乡”的深刻理解,那么,请你把你对乡思的认识和关于乡思的诗词写下来。你对乡思的认识:你积累的关于乡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