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1.典型例2的进一步探讨严格地说,这是一个没有固定转动轴的平衡问题.但是汽车平衡时,既没有移动,也没有转动,因此既要符合合力为零的条件,也要满足合力矩为零的条件.而处于转动平衡时,各力对任意一条轴的力矩和都应该为零,否则相对这条轴就要转动起来.因此,在处理这种没有固定转动轴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当作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来处理.2.转动轴的选取很重要在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时,在某些情况下选取合适的转动轴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物体发生转动的情况,转动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静止不动,应如何选取转动轴呢?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1]如右图所示,一根均匀棒的A端用细绳悬挂起来,用水平力F=20N作用在B端时,直棒静止在与竖直方向成60°角的位置,直棒有多重?解析:研究对象显然是AB棒,受到了重力G,拉力F和OA绳的拉力F′三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受力示意图如右图.其水平拉力F的大小已知,重力G的大小为待求量,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假如选取过B点的直线为转动轴,力矩的平衡方程中含有重力G的大小,绳子拉力F′的大小及其力臂三个未知数,而已知的拉力F在方程中却不能体现,这样选择转动轴显然是不可取的.同理,选取过重心的直线为转动轴也不合适,因为力矩平衡方程中没有出现重力这个待求量.那么,在本题中应选过A点且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转动轴,由于力F′的力矩为零,则重力G的力矩等于拉力F的力矩,平衡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G,即FL1=GL2.代入数值得G=N[例2]有一轻杆AC竖直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端用轻绳系住,轻绳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B点,已知θ=30°,若在AC杆的中点D施一大小为20N的水平力F,使杆处于静止状态,则此时绳对轻杆的拉力为多大?解析:研究对象显然是轻杆受力示意图(如上图),受水平力F、绳AB的拉力F1、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2和摩擦力F3四个力的作用,处于转动平衡状态,这其中只有F已知,其他都未知.同上题一样,本题若选过A、D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转动轴都不合适,只有选过C且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转动轴才是最佳选择.通过计算可得F1=F=20N.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1)对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受力分析时①不能将物体视为质点②各力均画在实际作用点上(2)对固定轴的选取原则①一般以过未知力的直线为轴,这样可少分析一个力(M=0),从而使问题简单化.②应使列出的方程中使已知量和待求量相联系,而其他的未知量尽量不要在方程中出现.3.杆秤现在杆秤的使用还是很普遍的,杆秤看似简单,但里面蕴藏着不少学问,我们知道,杆秤是利用力矩平衡的道理来称量的.在杆秤的制作中,应注意将秤盘的作用点A,提钮的作用点T,和秤砣的作用点B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提钮的作用点高于AB的连线,则在称量中出现轻微的不平衡,杆秤发生倾斜,则高翘的一端的力臂将增长,下沉的一端的力臂将变短,结果产生恢复力矩,使杆秤倾向于回到水平平衡的位置,这是一种稳定平衡,使杆秤的灵敏度大大降低,如果提钮的作用点T低于AB的连线,则情况正相反,杆秤倾斜时高翘一端的力臂将减短,下沉一端的力臂将增大,结果使杆秤不是向这一边偏到底,就是向那一边偏到底,给称量造成很大困难,这是一种不稳定平衡.灵敏度倒是高了,但使杆秤维持在水平平衡位置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为了使杆秤既有较高的灵敏度,又能方便地秤量,A、T、B三点应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一种随遇平衡.(只要两边力矩相等,杆秤在任一倾斜位置都能保持平衡,只要秤砣能被挂住).所以严格讲来,要使杆秤平衡时处于水平位置,提钮作用点应略高于AB连线,T高于AB连线的这一点微小距离,便决定了杆秤的灵敏度.根据称重时受力的不同和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尽量轻巧的原则,杆秤一般做的一头粗一头细,有人就此怀疑杆秤的刻度是否应该是均匀的,实际上,秤砣的重量是一定的,秤砣相对于提钮的力矩正比于重物的重量,也就是说,根据力矩的平衡条件,重物的重量与秤砣的作用点到提钮的距离成正比.这一点保证了秤杆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实际上,秤杆(包括秤盘)的重量可以看作是集中在秤杆的重心C上,其相对于提钮作用点T的力矩决定了秤杆本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