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散文的写作要求•叙事散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文章。这类散文的艺术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从内容上看•在内容上,散文要反映生活。一篇好的叙事散文往往是一幕感人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比如山里娃的《嫂子》,文章感人的不是语言,是情节生活。是“嫂子身穿红袄红裤的在那些前来送她的俊俏姑娘们和漫天雪麸中躲躲闪闪地记忆”、是“为了让家里多添些工分,干完集体的活之后,还要抽空到河滩上割青草”、是“奶着绢子,侍侯着娘,供应着我上学”的那些日子。正是因为这些感人的故事,才成就了如此凄美的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为写亲情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作者把对父爱的感受,通过父子间平凡的交往表现得真实细致,令人感动。同学们,当你外出旅行和求学离家之际,依依惜别的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忙这忙那,惟恐不周,这些都是宝贵的创作素材。温馨提示:•选取细节时一定要避免使用那些老生常谈的陈旧的素材。比如写老师就是灯下批改作业,带病讲课;写父母就是风雨夜背我上医院等等。虽然事件本身很感人,但出现次数太多,就如同众人嘴里嚼剩的甘蔗的残渣,没有味道。结构上的要求:•其次在结构上,散文虽然在形式上要求比较松散,但是对结构的安排,要求也是较严谨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我们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冰心的《小橘灯》,都是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或者情感的变化展开叙写的连贯式结构。•如《路是月的魂》采用回荡式的结构表现情感,运用首尾呼应的手法,反复吟咏,抒发回环荡漾的情感,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文章开头(“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中间(“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和结尾(“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都是路笛声和情的融合。•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路是月的痕》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