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课时知识梳理一、考点要求内容要求说明牛顿第一定律Ⅰ惯性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Ⅱ牛顿第三定律Ⅱ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Ⅱ超重和失重Ⅰ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Ⅰ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Ⅰ非惯性系和惯性力二、知识结构三、本章知识考查特点及高考命题趋势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经典物理学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历年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①惯性、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②熟练应用牛顿定律分析和解决两类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牛顿第二定律ΣF=ma力的独力作用原理质量和重力:G=mg反映变速运动的规律主要应用①应用的两种类型:②超重和失重③连接体问题力a运动学量牛顿第三定律F1=F2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①转换研究对象②受力分析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惯性参考系力学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ΣF=0,a=0惯性定律:反映匀速运动或静止的规律主要应用①力不是维持运动和产生运动的原因②解释有关惯性现象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定律命题的能力考查涉及:①在正交的方向上质点受力合成和分解的能力;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学科内和跨学科综合问题的能力;③应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定量分析一些问题;④能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解决简单连接体问题的能力;⑤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时的分析推理能力。命题的最新发展:联系理科知识的跨学科综合问题。本章的复习应以物体受力分析为基础,同时可借助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对一些未知力(如摩擦力、弹力)方向进行合理的判定。在处理连接体问题时,一是要分别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物体的受力,通常是整体求加速度,隔离法求力,二是要弄清连接体之间的物理量的关系(如加速度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等)四、课本预习1.在力学中,运动学指的学科,动力学是指学科,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直到为止。3.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条件是。4.牛顿第一定律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二是。5.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6.不论处于什么状态,物体都具有,因此说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7.力不是的原因,而是的原因。8.质量是物体唯一量度,物体大,运动状态,其惯性越大。9.如果物体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10.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所以力是使物体的原因。11.如果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表述为,公式表示为,加速度的方向一致。12.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成F=kma,在的情况下k=1。13.1N的物理意义是指。14.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牛顿第二定律可表述为,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加速度方向与相同.15.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且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6.将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中的一个叫做,则另一个就叫做它的。17.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18.在物理学中,选定几个基本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和一起组成了单位制。1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量是,和,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20.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的关系,把物体的和联系起来。21.利用牛顿定律解答的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已知,要求确定;另一类是已知,要求确定。22.弹簧秤是测量的仪器,用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只有在下,弹簧的弹力才等于的大小。23.当物体具有,这种现象称为超重现象。24.当物体具有,这种现象称为失重现象。25.当物体以加速度g的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26.一个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力的作用,这个物体做,这个力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将做。第二课时牛顿第一、第三定律一、考点理解(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直觉观察的经验事实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直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