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教学目的:①了解香菱的性格。②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③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略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2、揭示目标:①了解香菱的性格。②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③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略2、积累下列词语:①起承转合②以词害意③地灵人杰④诲人不倦⑤挖心搜胆⑥精血诚聚⑦穿凿⑧揣摩⑨⑩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曹雪芹(1724?—1764),名,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到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背景资料: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的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续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3、感知内容: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概述三要素①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读书第1段:读律诗的章法、对仗、平仄、立意第2-3段:检查香菱对王诗的理解程度第二部分:(4-8段)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写诗第4段:第一稿“措词不雅”第5-6段:第二稿“过于穿凿”第7-8段:第三稿“精血诚聚”②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香菱、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2)中心事件:林黛玉教香菱学诗(3)环境:清代、贾府③概括香菱学诗的步骤1、拜黛玉为师;2、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3、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4、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④香菱学诗过程1、拜师;2、初作—呆;3、再作—疯;4、三作:魔,最后苦志学诗,精血诚聚⑤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a、专心致志,废寝忘食、苦志学诗,精血诚聚b、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有好老师的指点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环境造就人,在这里香菱得到了精神的解放,他的聪明才智初才得以显露出来。第2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略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内容2、揭示目标:①讨论交流②探究合作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1.香菱有着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