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一、煤矿安全科技工作的机遇与挑战1.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煤矿安全科学技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就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XX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确立了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国务院印发了《实施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等税收激励政策采取政策性、企业金融支持措施建立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支持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2.煤矿安全科技工作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公共安全”列为重点领域。“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和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确立为优先主题。“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作为重点研究内容。3.煤矿安全科技是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治本之策国务院第81次常委会确定采取7项科技性措施大力开展瓦斯集中整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发生。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明确了7项断然措施、12项治本之策。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7个方面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任务。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重点抓好的10项工作。这些措施中,都突出强调科技是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治本之策。4.建立了一批煤矿安全科技的基础设施第1页共3页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的“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专家验收项目完成总投资6537.2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00万元。该中心依托煤科总院重庆分院进行建设建成了3个重点实验室、2条中试线,形成了完善的瓦斯、粉尘、爆炸、火灾、通风的成套技术以多种形式进行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有力地促进了煤矿安全技术的发展。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组建“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组建重点围绕瓦斯重大灾害的控制与防治,开展瓦斯地质保障技术、煤与瓦斯共采及利用技术、瓦斯灾害预警技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煤矿救援技术等方面研究与系统集成,向行业提供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成熟配套技术,提升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批准组建“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中联煤层气公司联合中石油、中石化、有关大学及煤炭生产企业共同组建,建设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化的试验设施,开展煤层气选区评价与勘探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钻井、完井、增产改造技术,煤层气加工利用技术等研究,提高我国煤层气产业的核心技术水平。煤层气重大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引进消化吸收的先进技术,建立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体系。5.煤矿生产条件的变化为安全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灾害事故情况随采深增加而加重。我国煤矿2004年平均开采深度为422m,平均每年增加10~20m;瓦斯压力平均每年增加0.1~0.3mpa;绝对瓦斯涌出量年增加15亿m3;低瓦斯矿井逐步变为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冲击地压、水灾、热害威胁加剧事故隐患治理难大。6.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煤矿安全技术基础薄弱煤矿灾害事故的致灾机理认识不清,监测监控、灾害预警、地质构造探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未能取得突破,煤矿安全技术基础性工作薄弱。7.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尚不健全第2页共3页[1][2][3][4]下一页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