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学习目标:①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②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联想等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③感受作者对绿的热情赞美。●●学习重点: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难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薄阴(2)几绺(3)挹(4)掬(5)倏地(6)皱缬(7)尘滓(8)棱角(9)什刹(10)蕴蓄(11)明眸善睐2、走进名人。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作家。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散文,《绿》、《春》、《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是在“五四”运动的狂飙中登上文坛,走向社会的。他走过的升沉曲折的道路,带有旧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极大典型性。“五四”运动中,他走上街头;“三一八”惨案时,他面对执政府射来的枪弹,曾经不愧为一个勇士;而在蒋介石反革命的血腥屠杀前,他苦闷而彷徨了。但不管境遇怎样严酷,现实如何严峻,他始终保持了一个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1948年6月,他于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毅然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3、写出学过的含有“绿”的古诗句。二.课堂探究(一)学生活动一:读绿听课文录音,思考: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明确:“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作者对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二)学生活动二:赏绿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绿的句子,读读品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欣赏的角度:修辞、表现手法等)(三)学生活动三:谈绿你觉得作者笔下的绿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四)学生活动四:写绿试一试:学一学文中运用比喻,对比,联想等多种写景的方法,写一写你看过的绿和心中的绿。【达标检测】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批注①:写出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总的感受——醉人、奇异。]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