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教学重点与难点1、用分子模型来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构成分子的原子。2、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3、组织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学习数据处理表示方法。教学准备:幻灯片:1、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2、金属铁和非金属硫3、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从宏观角度则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究竟有哪些呢?二、教学新课(一)元素的种类1、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2、结合上述实例适当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3、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它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举例: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4、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因此空气是一种混和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则属于纯净物。纯净物还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投影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讲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氮气、氧气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5、引导观察金属铁和非金属硫外观上的差别(金属有金属光泽),导入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组成物质的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6、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二)元素的分布1、投影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知道元素在地壳中分布是不均匀的,说出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识记地壳中含量前几位的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识记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2、指导学生分析运用图表这种模型的优越性。3、介绍海洋中元素的元素组成和放射性元素,进行思想情感教育。4、阅读人体中元素的作用。三、课堂小结四、教后感:应先让学生调查常见肥料有效成分的主要元素,调查市场上保健品中具有保健作用的主要元素。适当补充物质的分类知识五、作业设计:1.B作业本P51-11小题(当堂完成)2.《一课一练》P16-P18(先整理知识点)